• 行窃记

    在社会中,钱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也许有的人不缺钱,但是有的人却为了钱不择手段,不惜为此触犯法律。张三就是这样一个人。

    张三是一个小混混,平时在街上吊儿郎当,游手好闲。前一段时间,张三的花销开始大了起来,每天好几百出入。渐渐地,他的积蓄见了底。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张三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行窃!

    他选择在一个偏僻的乡村进行行窃。他像往常一样,给自己打了一针后,开始动手了。

    他选择的村子警惕性极高,大门的锁十分高级,只有手持特殊磁卡的人才能进去。张三顿时焉了。

    不一会,机会来了。远处走来一个农妇,她显然没有意识到有贼,开门进院后并没有直接把门关上。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张三潜了进去,躲在大院的草垛里。

    也不知过去了多久,房子里的人终于熄了灯。张三开始动手了。他进入房子内,把这家人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

    就在他得手要撤退之时,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充斥的他的潜意识,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这个声音在寂静的夜晚犹如雷鸣,这家的主人很快惊醒,大喊:“捉贼啊。”

    张三听了,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丢下“胜利品”,向大门跑去。谁知道这种高级锁从内向外开必须要使用钥匙,张三根本就打不开。

    这时,张三看见蜡烛旁边有一个黑色物品,便顺手见了前来。这个时候,主人已经冲了出来,张三见没退路,只好拼了命地向墙上跑去。好家伙,人的潜意识被激发,张三一个飞身一跃,竟然翻过了墙。看得主人目瞪口呆。

    再说张三,吓得惊魂未定。缓过神来之后,张三打开手中的黑色胶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什么?这是一大沓人民币!张三把眼睛揉了揉,仔细地看了又看,这真是货真价实的“RMB”。张三高兴极了。

    就在这时,一辆“出租车”开了过来,张三随手拿起一张钞票,向“出租车司机”挥舞着,示意他停车。“出租车司机”看了张三手里的钞票之后,示意他上了车。由于太疲惫,张三上了车不一会,就睡着了。

    醒来后,张三发现自己身在派出所,而那个黑色胶袋装着的,根本就不是什么人民币,而是冥币。他遇到的也不是出租车,而是那家人报警后问询而来的警车!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张三是一个毒品吸食者。由于作案前吸食了毒品,导致产生了幻觉,导致了这啼笑皆非的事情。

猜你喜欢
  • 威龙能量馆,是威龙公司折腾了四年才勉强收尾的工程。这是一栋巍峨的综合体育馆,宽大的巨幅红绸盖住了“威龙能量馆”五个金色大字,明天,就是这座综合体育馆落成启用典礼的日子。为了典礼的顺利进行,今晚10点以前,一切仪式所需的场景、用品、道具都要到...
  • 美田是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她的丈夫松下则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松下和前妻有一个儿子,叫一郎。虽然是继母,但美田跟一郎相处得很好。这年夏天,美田带一郎到有明海度假。一郎是一个极限运动爱好者,他很快就迷上了冲浪。他兴奋地打电话给他的朋友们,说有明海...
  • 被誉为“天堂之国”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有一处18世纪建筑的欧式风格的土堡,名曰“普拉德拉古堡”。它原是普拉塔普国王的胞弟普拉德拉的一处庄园,几百年来,屋中一直有一个可怕的幽灵存在。夜深人静,鬼火闪闪,时常能听到它“踏踏”的脚步声和发出的怪...
  • 这天,农人张伯耕田时突然无缘无故地一头栽倒在水田里,再一看气息全无,竟然死了!众人连忙把尸体抬回家,张伯家里哭声震天悲伤欲绝。就在张罗着筹办丧事时,从门外走进一个人来。那人衣着古怪相貌清奇,颇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此人走到张伯跟前,先俯下身去...
  • 袁周望着远去的火车,心急如焚。春节回家对他来说是个噩梦,他丢了钱包没钱买票,趁乱混上车却被查出,在某个小站被赶了下来。小站上的工作人员陆续下班,只剩下他一人。千里外的家乡遥不可及。天色擦黑,他又冷又饿,忍不住痛哭起来。铁轨震动,凄厉的汽笛声...
  • 影子典当行他又一贫如洗了,像暗夜的游魂在昏黄的路灯下慢慢走着,眼睛不时扫过路旁依旧灯光闪烁的店铺。庄志仁所说的店铺应该就在附近,按说,庄志仁不会对他撒谎的,因为庄志仁有把柄攥在他手里。其实,在他的内心中还是不相信庄志仁说的店铺真的存在,但他...
  • 天津有一块飞地,在河北省涉县境内,该片区域是由天津援建的铁厂,虽地处河北省但行政上归天津管辖。有一套独立的公安司法系统由天津直接管理。大概是解放后备战需要,将重工业转移到内陆隐蔽的地方,所以便形成了这样一块特殊的区域。某次出差到该地,我顺便...
  • 初显手艺民国初年一个隆冬的傍晚,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保定城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守着剃头铺的郑大,正准备关门歇业,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好奇地刚想探出头去看,一个人一头撞进他的怀里,哀求道:“老师傅,快救救我。”郑大仔细...
  • 我跟阿发站在旅馆的柜台前,眼看柜台没有人,阿发主动按下了柜台上的呼叫铃。没一会儿,柜台后便传来了一声吆喝:“哟!来了!”然后一个梳着平整发型的中年人拉开柜台后的布幔冒了出来,还揉着眼睛。难怪,现在都十二点了,看来他是刚被我们吵醒的。“老板,...
  • (一)民国十八年,上海十六铺“新化园”推出了一出名为《女吊》的地方戏。一时之间,报纸媒体,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女吊》戏文的宣传。《女吊》来源于浙江一带,是有名的地方戏。《女吊》和别的戏曲不一样,除了要求戏子身穿红衣,站在几米高的桌子上翻转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