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笔刻字的遇上了修拉链的

    这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了。

    修拉链的人现在有时还能看到,在钢笔上刻字的现在你是看不到了。

    1967年的6月,我吃过早饭到学校去。那时我已经小学毕业了,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一些学校搞起了停课闹革命,旧的招生制度被被判了,新的招生办法还没有出台,中学还没有招生。中学没有招生,我们自然还算小学的学生。每天还到学校去,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

    到学校去,要经过县百货公司的商店,那时县城的百货公司还都是平房,没有一座楼房,当时县城的楼房最高的只有三层,也是能数的出来的三四座楼房,而且是几座不大的楼房。不像现在整个县城高楼林立,成片成片的几十层高楼,要找平房反而找不到了。

    百货公司门市部的门前围着一群人,我挤了进去,看到了一个戴草帽的中年人。中年人穿着一件紫色背心和一条灰色的长裤。他这一身的装扮和他的年龄看起来是有些不搭的,有些不符合当地人的穿衣习惯,这也就使人一下子看出了他是一个外地人。

    戴草帽的中年人嘴里“瞿瞿”的吹着奇怪的调子,招徕过路的行人。他手里捧着一个纸质文件夹,打开夹子,可以看到一些飞马、雄鹰、喜鹊之类的雕刻图案,夹子中间是一把刻字的尖刀,他原来是一个在钢笔上刻字的人。

    在钢笔上刻字,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一个职业,也是一种可以在那个年代流行的小手艺。手艺很简单,就是用刻字尖刀在钢笔的笔帽或者笔杆上刻是一些吉祥、祝福、喜庆的图案,或者是毛主席语录、励志的文字、甚至是自己的姓名。那个年代和十多年前人们都还使用自来水钢笔,钢笔象手表一样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有时也是赠送朋友的首选礼品。一支名牌高档钢笔其价值也是不菲的。现在很少有人再使用钢笔了,写字的人都少了,都用电脑了,即使写字也是用一次性的芯笔了。

    看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戴草帽的中年人走到一个靠近他身边的青年人,一把拔下了那个青年人挂在上衣口袋上的钢笔,没等青年人明白,他就在那杆钢笔上飞快的刻了起来。等青年人和旁边的人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时,那支钢笔已经刻好了,被刻上了“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刻好后,戴草帽的中年人从裤子口袋里拿出了一块黄色的硬胶泥,他用胶泥在刻好的字上擦了几下,擦后的字立刻呈现出金黄色,“为人民服务”几个字金光闪闪很是醒目。

    看着钢笔被刻上字的青年人,原想说什么些的,不好再说什么了。“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语录,他一但说错了什么,说了什么他不需要刻的话,那就是政治问题了。

    接着,戴草帽的中年人一边把钢笔还给了那个青年人,一边对周围围观的人大声喊着:’“刻几个字不要钱的,谁还刻?”

    停顿了一小会,围观人群中一个像是农村模样的小伙子,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支钢笔。“给我刻一下。”他对戴草帽的中年人说。

    钢笔立刻被接了过来,也立刻被刻上了文字。文字被刻好后,又被随手刻了一个简单的图案。文字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图案是一只航行的船。同样,刻好的文字和图案随后也被用胶泥涂上了金黄色。

    当小伙子要拿回钢笔时,戴草帽的中年人说话了:“刻字是不要钱的,图案是要钱的,一个图案五毛钱。”

    小伙子愣住了,围观的人也愣住了,有人还喊了起来;“骗人的,不要看了,走吧。”

    五毛钱,现在可能都不算钱了,喝一瓶纯净水都要一块钱,当时五毛钱可真算钱的。当时的五毛钱可以买三斤面粉,可以看五场电影,可以买十个鸡蛋,一支普通的钢笔,象“新农村”的,不到一块钱,一般人的工资一个月也就三十元左右。

    小伙子知道自己上当了,不给钱吧,钢笔还在别人的手里,自己的钢笔还不错,是自己刚买不久的,买钢笔时花了两块多钱呢!唉,谁叫自己想贪这个刻字不要钱的便宜。没有办法,小伙子只好心痛的掏出五毛钱给了那个刻字的中年人。

    看到这样的结局,围观的人们一下子散开了,各自去干自己的事去了。

    没想到几天后,我又遇到了那个刻字的中年人。

    我们学校的大门是临街的,门口是一条南北的长街,大门不远处的街口是县城最热闹的地方。热闹的地方往往也是摊贩云集的地方,我有时会在课余的时候去到那个摊贩云集的街口看热闹。

    那天上午,因为是“文革”期间,我们又是已经毕业的学生,我们在学校上课、活动都是不正常的,经常没有什么事。因为没有什么事,我就来到了那个热闹的街口,刚到那个街口,就看到有个人在和一个修锁的摊主争论着什么。

    那个修锁的摊主我是认识的,姓陈,我曾经找他配过钥匙,当时配一把钥匙是两毛钱。和他争论的是一个修提包拉链的人。

    “不是说修拉链不收钱的吗?”那个修提包拉链的人说。

    “修拉链,我没有收你钱,我还给你的拉链是打了蜡。为人民服务。”姓陈的摊主说。

    “那你为什么要我一块钱?”那个修提包拉链的人在问。

    “我给你的拉链换了个拉链头。”姓陈的摊主回答他。

    “我没让你换拉链头。”修提包拉链的人继续说。

    “那个拉链头有些坏了。”姓陈的摊主回答着。

    “那也不能要一块钱。”修拉链的人仍然不服气。

    “刻个小船都能要五毛钱,换个拉链头还不能要一块钱?”姓陈的摊主一下子冒出了这样一局话。

    我听着一惊,再仔细看看那个修拉链的人,那个修拉链的人竟然就是那个百货公司门口在钢笔上刻字的人。我再想想,那天姓陈的摊主好象也在旁边围观。

    我心里明白了,这是姓陈的摊主在故意整这个钢笔上刻字的人。

    听着姓陈摊主的话,那个修拉链的人脸一下子红了,扔下一块钱,拿起提包走了。

    我也离开了争论的现场,离开时我朝那个姓陈的摊主看了看,他好象也认出了我,朝我笑了笑。

    这虽然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有时还经常想起,想起时总还能悟出些什么,你们说呢?

猜你喜欢
  • 一 初见黄鹤是在我走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他送我的上铺黄丽来寝室安居,当他们走进寝室的一刹那,立即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玲珑漂亮的黄丽进门就亮出清脆的嗓子:我叫黄丽,请多关照!高大帅气的他则不声不响地帮黄丽整理着床铺和杂物,那种周到和体贴真...
  • 1 校园水榭景观的小河旁,有一株株盛开海棠花。海棠花,树冠疏散,树姿婆娑,每年春天的时候,海棠花就会开出朵朵粉红色的花朵。那姹紫嫣红的海棠花,晶莹剔透。花瓣好似抹上了一层粉脂,如遇一阵微风吹来,便会飘落下来,花下四周,就像憩息着一只只花蝴...
  • 杨思思和文俊在读大学时就同居了。他们的感情历经风雨。毕业之后,当他们的事业稳定准备谈婚论嫁时,爱情却已走到了终点。杨思思异常苦恼,向本刊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在爱情小岛的同居开始了 我和文俊是在2005年读大二时开始谈恋爱的,和所有的校园...
  • 中国人友好吗?他们会不会盯着看我因为我的肤色跟他们不一样?带着这些问题,2001年的秋天我第一次离开了我的家乡,到了上海。 我还记得飞机落地后, 我对上海的第一个印象:马路上的牛啊、猴子啊,都去哪儿了?印度马路又乱又脏,雪上加霜的是还有好...
  • 16岁的时候喜欢过一个男孩子,他在我的前排坐。很奇怪的是,这样的前后桌维持了一个学期,我们始终未曾说过一句话。我喜欢他,这个秘密连我最好的朋友都不知道。 暑假在盛夏的知了声中轰鸣而至,那个夏天的雨水格外多,整个暑假都湿漉漉地带着一股子因长...
  • 16岁的那一年,第一次看到了《红楼梦》,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还记得那是一很厚的合订本,摆在书架上犹为显眼。那时候,已经厌倦了琼瑶,亦舒和三毛,突然间看见这本书,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现在还能想起当时的兴奋和激动。迫不及待地从书架上取下书,抱...
  • 第一次见面,她就喜欢上了他,戴着付眼镜,一身书卷气,一口洁白的牙齿,让人觉得很阳光,很帅气。 有时,她又觉得他有那么一点点的书呆子气。就说眼前吧,公园里哪一对恋人不是拥在一起的,有的还往小树林里钻。而只有他们两个依着栏杆看着水里的小鱼嬉闹...
  • A 很多时候我已经不大相信记忆这个东西了。 比如我清晰无比地记得,那个清晨下着静默的雨,我坐了很长时间的巴士去找乐言。我还记得许多雨水汹涌不停冲刷的车窗,像一张泪水纵横的脸。我透过它,看见大团朦胧的灰色和苍绿掠过,整个城市抽象起来,空气...
  • 2001年底,在黑龙江省密山市某镇的一个小山村,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婚礼。说它特殊不是因为结婚的男女青年有什么不同,而是婚礼背后,男青年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追求和走过的凄婉爱情之路。这一刻,我仿佛又看见那没有赞歌的爱情,以及掩映在爱情之后的忠贞和...
  • 引人注目,火车站里惊艳的新娘 今年1月30日,大年初八,安徽省芜湖市的火车站里,一个身披婚纱的女子和一个身着白色西装的男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男子紧紧地握着女子的手,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新娘名叫张琴,安徽芜湖人。新郎名叫胡三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