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局最好的亡国之君曹奂简介 曹奂怎么死的

    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社会,皇帝就是一国最高的主宰,站在权利的巅峰,可随意处置他人性命。

    如果你穿越到古代,最想做什么,皇帝的票数应该是最多的。但其实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亡国之君。

    若是成为亡国之君,别说什么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能保留一条性命已经是难得的了。毕竟旧主的存在不利于统治,新的帝王很少大度到能允许旧主活下去的。

    亡国之君的下场一般都很惨,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能保留性命,安安稳稳的活到老,组织还给找工作介绍媳妇儿,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作为亡国之君,溥仪的待遇算是好的,但也不是最好的那一个。历史上亡国之后待遇最好,结局最好的亡国之君,非曹奂莫属。

    曹奂是曹魏政权最后一位皇帝,燕王曹宇之子,魏武帝曹操的孙子。魏帝曹髦去世之后,曹奂被司马昭拥立为皇帝。

    其实早在曹髦时期,司马家已经权势滔天,渐渐显出夺权的态度来。曹髦有心对抗,结果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人杀害。

    所以曹奂登基之后,虽名为皇帝,实为傀儡,国家的朝政大权全都掌握在司马昭的手中。不管是在朝堂还是军队中,曹奂都没有话语权。

    咸熙二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继承司马昭相国、晋王之位。司马炎比自己的父亲来的干脆,同年就夺取曹魏政权,登基称帝,建立西晋,史称晋武帝。魏国灭亡,曹奂成为亡国之君。

    虽然司马炎夺走了曹奂的江山,但是对曹奂还是比较好的。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曹奂得到了远超这个身份的待遇。

    曹奂虽然被赶出宫去,但是司马炎封其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又在邺城为他选定宫室。并且曹奂依然能使用帝王礼仪出行,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

    除此之外,曹奂上书可不称臣,有诏书下达之时也无需跪拜听令。

    当然许多亡国之君被废之时,都有这样的待遇。甚至还远比这更好,但关键是他们命都不长啊。

    有的史书直接记载,就是新皇杀死了旧皇。有的则一言以蔽之,只说是暴病而亡等等。但是其中有何曲折故事,想来大家都猜的到。

    曹奂不仅得到如此礼遇,而且是寿终正寝的。他一直活到了晋惠帝太安元年,享年58岁。晋惠帝为其上谥号元皇帝,后人称魏元帝。

    所以说曹奂是中国历史上待遇最好,结局最好的亡国之君。

猜你喜欢
  • 夫一燕赵之人。家存一树,垒年无果,一仆告之可助树结果,果可几何,言之凿凿,甚奇问:何为?告之:可为树培主根九,料分助之,果可成矣!信,遂行。仆日夜培之甚苦,至秋得主根七,然果已至诺几何,仆喜邀其观,观果言:甚善。然数根未及九,怒曰:汝无信也...
  • 倔强之人,精力无穷,永不气馁。上帝十分公道,没有人可以拥有全部,各人分享快乐,他有的不一定是我要的,你做得到的事可能叫他徒呼荷荷,不必憔悴,不用艳羡。应视快活心态如水门汀夹缝中长出来的小草,只要一颗细小种子,环境再恶劣,也发芽成长。要求降低...
  • 看过方慧的一篇小说《失乐人》,讲述了一个女孩因为同胞姐妹的去世,强迫自己长时间沉浸在痛苦里,每当快乐探头探脑,就会因汹涌而至的愧疚饱受折磨。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太大了,了解“失乐人”这个概念后,脑海中忽然浮现一幅群像图:他们眉头紧锁、郁郁寡欢...
  •         刘军在一个十字路口处赁了一个空房,刘军便在开了个烟酒副食的杂货店。刘军是个不大安分的一个人,他从小就是一个净干扒蒜苗的事,他还拜了把子,有仁兄弟,说清楚点就是说刘军是个小流氓。流氓也得花钱,没钱也不行,当职业流氓是行不通的。...
  • 以手相助为友,不怀恶意为善。身边有一些友善的人,他们可能是与我们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可能是朝夕相处的朋友、同学。他们常常尽力去帮助别人,只求不负己心。如果遇到了这样乐于助人的人,请一定好好珍惜。我身边有這样一位朋友。她在班里并不经常公开发言...
  •     黑夜像汹涌的潮水,淹没了村庄。欧阳燕子般轻落院里。远处有隐约的犬吠。这户人家很殷实,有十多间房屋。他干净利落将这家人做完后,正欲离开。突然,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走出里屋,出现在他面前,明亮的大眼睛定定看住他。欧阳如风惊恐又紧张。很快...
  • 我一直认为,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严格了,你才能保证你的品格,才能最终别具一格。说实话,任何人都不想走别人的老路,都想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你问下自己,你想成为某某人的翻版或盗版吗?我敢肯定,没有人愿意这样做。...
  • 我的一个熟人又要回北京这个嘈杂、令人焦虑,但是性感且充满诱惑的城市生活了。说又要回来,是因为他曾经离开过两年,现在要回北京找工作。当初离开,并不是因为雾霾或者房价,而是因为离婚。那是两年前,他还爱着他的前妻,但前妻却不爱他了。这真的是一件非...
  • 彼得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基督徒。彼得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爸爸特意把这最小的儿子取名为彼得,意味着希望他能成为耶稣的弟子彼得那样的人,忠诚又善良。在彼得五岁的时候,当时的他不知道为什么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天,他和姐姐蒂娜抢玩具...
  • 一些求贤若渴的企业家陷入了一个常识性的误区,就是只把成功者视为人才。他们没有意识到,在众多的失败者中间,存在着一个更为巨大的人才宝库。MBA教科书上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某公司部门副经理在一个交易中因失误损失了100万元。在董事会上,董事长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