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崇焕为什么在清朝平反?哪个皇帝洗白他最

    袁崇焕是明末抗金名将,率军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重创后金。袁崇焕在当时明朝可以说是顶梁柱般的人物,但是其人物结局却并不好。

    后金努尔哈赤之死,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之一就是在攻打明朝之时,被袁崇焕下令大炮轰击之时,被弹片打中。后来重伤不治身亡。对于袁崇焕这个对手,努尔哈赤评价: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努尔哈赤去世之后,皇太极继位,他也拿袁崇焕没有办法。袁崇焕是满清入侵明朝一道天阙,想要顺利入关,就必须除去袁崇焕。皇太极当时就用了一道反间计。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明确提出,太监不可干政。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后人早就忘了祖宗吩咐。太监不仅权利越来越大,特别是东西两厂都掌握在太监手里之后,大太监甚至可以在朝中高官面前耀武扬威。

    因为是自己身边人,所以皇帝对太监总是非常的信任。皇太极就是利用这一点,给袁崇焕冠上罪名。

    皇太极曾经抓获两位大珰(太监),故意设计让太监听见满清贵族之间的对话。说的正是大清与袁崇焕之间有密约,反正就意指袁崇焕早已背叛大明。确保两位太监听清楚之后,满人又假装要把他们除去,私下却令一个汉奴将其中一位太监放出。

    等到太监回到京城,将此事告知崇祯。崇祯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将袁崇焕召回,并以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帅以践虏约,市米以资盗粮。既用束酋,阳导入犯,复散援师,明拟长驱,及戎马在效,顿兵观望,暗藏夷使,坚请入城,意欲何为?致庙社震惊,生灵涂炭,神人共忿,重辟何辞!的罪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临死之前,袁崇焕留下《绝命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不过可惜的是,明朝许多大将在他死后,死的死降的降,大明最终被清朝覆灭。

    袁崇焕是清朝入侵大明大敌,还疑似为努尔哈赤之死凶手。清朝本应该对努尔哈赤恨之入骨,但是在后来却对袁崇焕平反,称赞袁崇焕为大明第一忠臣。乾隆帝对其大加赞誉,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敌,但尚能忠于所事。深可悯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袁崇焕的平反早在南明之时就已经进行,但是在乾隆时期却是规模最大,定性的一次平反。无利不起早,对于一个早就死去多年之人,清政府为何有这样的举措,自然是因为利益。

    清朝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反清势力却仍然存在。乾隆帝之所以大肆赞扬袁崇焕,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袁崇焕越是忠心,越是有能力,就显得明朝皇帝的腐朽无能,错杀忠臣。拔高一个袁崇焕,贬压前朝,是一桩非常划算的生意。

    而且赞扬袁崇焕不仅能达到贬低明朝的目的,同时也能显得清朝的大度,显得君主的贤名。你看前朝如此残忍的对待忠臣,我们却能化干戈为玉帛,承认这位忠臣是一个可敬的对手。这么一来,不就能收复一大片人心吗?

    政治不是单纯的,一切都以利益为主。政府贬低一个人和颂扬一个人,都不是简单的评论一个人,而是有着政治目的的。

猜你喜欢
  • 唐朝的李勣,字懋(音茂)功,本姓徐,叫徐世勣,因追随李渊父子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打天下,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唐高祖李渊感念他对国家的功劳,赐他姓李,改名为徐世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并且封他为英国公,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
  • 一叶落而知秋将至,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预知事物的发展,一只蝴蝶在巴西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远在几千公里外的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一位哲学家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
  •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是位年轻有为的少数民族皇帝,他当皇帝期间,锐意进取,革除鲜卑族人的一些陋习,大胆启用汉族人为官推动了北魏政治和经济的向前发展。孝文帝执政时期,急需一位得力的人到动荡的定州去稳定局势,一时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愁眉不展。正在着急...
  • 拓跋宏,复姓拓跋,名宏,是北魏王朝自拓跋珪以后的第六个皇帝,即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孝文帝执政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迁都洛阳便是其中一件棘手的事情。为了摆脱鲜卑保守势力的影响,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孝文帝决定...
  • 古时,公家也都饲养鹅鸭等禽畜用于祭祀,需要的祭祀品,都由公家负责饲养禽畜的机构提供。战国时,邹国的国君邹穆公下了一道命令,公家禽苑里饲养的鹅鸭一定要用糠粃作饲料,不能用饱满的谷米作饲料。由于祭祀所需,养的鹅鸭数量太多,粮仓里供给公家喂鹅的糠...
  • 田婴是齐国的宰相,权高位重,一手遮天,过着锦衣玉食般的生活,他有四十多个儿子,其中田文是他贫贱的小妾生的,田婴认为这个出生在五月五日的孩子不吉利,要小妾把田文扔掉,母亲出于爱子之心,偷偷把田文养大成人,通过其他兄弟把田文引荐给田婴,可田婴并...
  •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水渠。这条水渠又宽又长,足以灌溉沿渠两边的万顷农田,可谓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可是一到天旱的时侯,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还把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致使水流无...
  • 近日阅读民国时期的文史资料,我惊奇地发现,过去一向被我们视为不顾人民死活、只顾靠武力争夺地盘的反动军阀,竟也会不遗余力地兴办教育。唐继尧曾经办过东陆大学(即后来的云南大学),就连布贩子出身、外号“曹三傻子”的曹锟,在做直隶督军时,也在原保定...
  • 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非常喜欢吃鱼,所以经常有人争先恐后地给他送鱼,可是每次都被挡在门外。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又不要了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随便收下别人送的鱼。如果我...
  • 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国士大夫的梦醒之战。此前,即使所谓开明人士,也以为中国只要固守纲常名教,再加上一点西洋器械或者制器之母机,就可以高枕无忧。对付西洋鬼子,也许还有点麻烦,但在东方做老大,料无问题。反正西洋鬼子,似乎也不大想一口吞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