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1983年“严打”到底处决了多少人

    “严打能够起到展现国家威严以及安抚公众的作用。该策略之所以获得公众的支持,主要是对于公众而言,这一严厉谴责与惩罚的过程,具有在面对犯罪与不安全时抒发紧张与维持团结一体感的功能,是一种标准的‘表达式正义’姿态。”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汪明亮分析。

    但严打在短时间内造成的威慑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犯罪规律。据《中国刑事政策检讨:以“严打”刑事政策为视角》一书统计,1983年严打后,1984年、1985年犯罪率下降了,但1986年以后就直线上升。

    “严打具有‘速效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生功效,把犯罪势头压下,主要在于政府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司法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引发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汪明亮说,“但严打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严打只能针对严重犯罪,对轻微犯罪不能适用严打手段。”

    这是一场司法风暴。《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称,“在三年内组织三个战役,依法将刑事犯罪分子逮捕一大批,判刑一大批,劳教一大批,注销城市户口一大批,并且杀掉一批有严重罪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犯罪分子。”

    流氓罪的时代语境

    在83严打中,一个典型罪名为流氓罪。流氓罪因其罪名的庞杂和模糊,被法律界称为“口袋罪”。著名的案件有朱国华案和陈小蒙、胡晓阳案等。这些案的主犯均为高干子弟,都以流氓罪被判处死刑。

    中共中央(1983)31号文件定义了流氓团伙分子,措辞极为严厉,称他们“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的社会渣滓、黑社会分子。他们以杀人越货、强奸妇女、劫机劫船、放火爆炸等残酷手段来残害无辜群众,他们仇恨社会主义,对社会治安危害极大。”

    文件称,“对流氓团伙分子要一网打尽,对流氓头子要坚决杀掉”。

    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怎样认定和处理流氓集团的意见》(84)高检发(研)12号认为,在法律文书上避免使用“流氓团伙”的概念,改用“流氓集团”的称谓。该文件还认为,“不应把‘一网打尽’理解为全部捕判,也不应把对流氓头子要‘坚决杀掉’理解为一律杀掉”,“应当区别不同情况,给每一个流氓集团成员以应得的惩处。”

    “问世”14年之后,流氓罪作为一个独立罪名成为历史。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案》,将流氓罪分解为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聚众淫乱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

    伴随着“83严打”的,是上世纪80年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清理精神污染运动”。家庭舞会在上世纪80年代被视为精神堕落的体现,诱发流氓罪的原因之一。

    由贵阳市公安局供稿的《一个流氓犯的自白》,载于1984年1期的《现代法学》。该文作者原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他在自白中称“但我这样一个新闻工作者却堕落成了可耻的流氓罪犯”。作者称,他用欺骗的手段和过去的一位女同学发生了两性关系。后来学会跳舞,在家里举办起了家庭舞会,“越跳思想越空虚,精神越颓废”。作者称自己“什么法制、道德挂念统统淡漠了,成天想女人,图舒服,终于发展到玩弄、奸污妇女,并以‘艺术’为名拍摄裸体照片,成了人民的罪人。”

    严打后续影响

    1983年9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等三个重大决定,对刑法做了颠覆性修改,规定对流氓罪等十几种犯罪“可以在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以上处刑,直至判处死刑”。

    《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规定:“对杀人、强奸、抢劫、爆炸和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主要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民愤极大的,应当迅速及时审判。”“主要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应当判处死刑”,三个条件本应是审判后得知的结果,但该决定将之作为了开庭的前提条件。

    《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第2条规定:“前条所列犯罪分子的上诉期限和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期限,由刑事诉讼法第131条规定的10日改为3日。”

    该决定也影响了1996年的严打。1996年6月18日,《法制日报》刊载了一篇《凶犯六天伏法》的报道。报道称,吉林省高级法院及四平市中级法院依法从重判处一名“在‘严打’中顶风作案、持刀行凶杀害民警”的犯罪分子。该犯田晓伟于5月13日行凶作案,5月19日在四平被执行枪决。从侦查、预审、起诉、一审、二审、死刑复核到最后执行,7道程序总共用了6天时间。

    对严打产生的问题,司法系统内部也有总结。比如当年的天津市有关部门就总结认为,“工作中也存在着应该纠正的问题,如对流氓罪定性不准,有的案件工作粗糙,个别区县院曾有不符合办案程序的做法和发生错案等。”

猜你喜欢
  • 顾宪成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在当时声名显赫,甚至到了一呼百应的地步。但是到了今日,顾宪成这个名字却并不熟悉,他是做什么的?他有哪些功绩?或者说他是哪个地方,哪个年代的人?大家都不清楚!这个人大家并不熟悉也没什么,但是小编接下来要说的两个他的标...
  • 高启是元末明初之时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不低。高启与刘基、宋濂二人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又叫明初四杰。初次之外,他还与王行等人号北郭十友,《明史》言:初, 高启家北郭,与行比邻,徐賁、高逊志、唐肃...
  • 高启是元末明初诗人,生于公元1336年,去世于公元1374年,长州人。高启自幼生在富户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元末之时,天下大乱,高启携家归隐青丘。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请高启出仕,授翰林院编修,修《元史》。几年后不受朱元璋户部右侍郎之职,坚决...
  • 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大文学家,对烹饪菜肴也有许多心得,遗留下来的菜式有著名的东坡肉,也有可口的小吃东坡凉粉。给后世的吃货们提供了好吃又好做的菜。说起东坡肉,那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颜色酒红,看起来是一种享受,闻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相传苏东坡在徐...
  • 大文豪苏轼有三任妻子。结发妻叫王弗,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16岁就嫁给苏轼,此女子知书达礼,心思细腻,而苏轼为人旷达,有些时候会马大哈,待人接物有疏漏,两人的性格正好互补。据说苏轼接待客人,都会让王弗...
  • 须贾是战国时期的人物,战国时期,风云变幻,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会有使者往来,有的使者是谈和的,有的使者是施压的,国家的强弱决定了话语权的多少。公元前283年,燕国大将乐毅带领韩国、魏国、赵国、秦国的联军合纵灭齐,齐湣王是个刁蛮跋扈之徒,听说五国...
  • 须贾是魏国人,也是魏国的中大夫,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掌管魏国议论之事的官职。在历史上,须贾并不是一个功劳很大而出名的人,反而是因为诬陷范雎,又被范雎所报复而出名的。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得罪了范雎的呢?范雎是怎么报复他的呢?范雎是须贾门下的一个...
  • 人物档案姓名:高攀龙别名:存之、云从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明朝出生地:江苏无锡职业:政治家代表作品:《高子遗书》12卷主要成就:复建东林书院高攀龙,是明朝东林党的代表人物之一,江苏无锡人氏,书香世家出生,其祖父曾任浙江黄岩县令。高攀...
  • 高攀龙是东林八君子之一,东林党领袖,是明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万里十七年中进士,因为父亲去世而归家守丧,没有出仕为官。万历二十年,三年孝期满,高攀龙出仕任行人司行人。在这一期间,因为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得以遍阅行人司藏书。万历二十二年,因为上疏...
  • 人物档案姓名: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鹿起法名:弘智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明末清初出生地:安徽桐城出生时间:1611年去世时间:1671年职业:文人信仰:儒、释、道主要成就:一生著述400余万言代表作品:《物理小识》、《切韵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