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远的距离是你不懂,我不说

    一束花的风波

    我忽然感觉,周正一点都不懂我。

    七夕那天,点开朋友圈,有人晒鲜花,有人晒求婚。我从早上盼到下班,连句问候都没盼来。所以,下班回家,我把所有的不开心都写到了脸上,晚饭是用内力做出来的,叮叮当当一顿发泄,终于让周正有所察觉,他把眼睛从电视荧幕上移开,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我一脸失落,说:“今天可是七夕啊,办公室里人手一束花,只有我没有,你说我能痛快吗?”

    周正一点没觉得不好意思,反而一脸委屈地说:“当初你不是说你不喜欢整那些华丽的幺蛾子吗?你不是说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要踏踏实实地经营平淡的生活吗?”

    三年前,我确实说过这样的话。那时周正的父亲被查出肝癌晚期,为了能让老人走得安心,我们迅速领证结婚。几天后,老人去世。按照老家的习俗,子女要守孝三年,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举行婚礼,周正为此感到很愧疚,我便以那样的话宽慰他。我确实不在乎那些所谓的形式,但是,谁说浪漫和踏实不能共存?

    七夕的事,让我不快很久。周正大概从我的不快中感受到了更大的不快,两天后,他破天荒地买了三朵玫瑰花。可是,把花递给我的同时偏偏又说了句:“花我送了,这下你该满意了吧?”

    说来说去,我原来是和一束花过不去。

    那一瞬间,对于我和周正的未来,倍感迷茫。我知道,现在有这样的想法有些晚了,因为三年守孝期已过,不久后我们就要补办婚礼了。

    我只是觉得你更重要而已

    我被周正的话噎得几乎上不来气,我很想告诉他:至亲好友确实不会在乎这一餐饭,但是,我们一辈子只办一次婚礼,我想尽全力让婚礼无限接近美好,而不是差强人意,你为什么不能看在过去我那么识大体的份儿上,让我满意一次呢?

    最终我什么都没有说,因为说了他也不会懂,还显得我矫情。于是,我再一次把不快堆在了脸上,这种方式粗暴但最有效,周正最终还是交了订金。

    但补拍婚纱照的时候,我抗议的方式失效了。那天,我决定临时加拍一个外景,需要补交一千块钱。周正早已被浓妆和勒在脖子上的领结弄得不耐烦,他说:“你不是说婚纱照就是留一个纪念,不需要拍那么贵的吗?”

    我当时便火了:“是的,什么都是我说的,我说婚礼只是一个形式,婚照只是一个纪念,婚纱就是一个道具,求婚就是一个过程,什么都是可有可无的。可你知道这些事情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有多重要吗?你知不知道,当我云淡风轻地说出这些都不重要的时候,那是因为我觉得你更重要,我不想让你为难!但不代表我不想要!你真的太不懂我了!”

    那个外景最终没拍成。

    当我拖着婚纱冲出公园的时候,他还呆立在原地琢磨我刚才说的话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什么。他觉得自己肯放下工作来陪我拍婚纱照,已是莫大的配合了。

    我觉得一切都该停下来。我应该好好考虑这场婚姻还要不要继续、补办这场婚礼昭告天下是否还有意义。

    再一次站在分岔路口

    那几日,我把所有的落寞都挂在脸上,像旗帜一样鲜明。有关补办婚礼的种种事宜,我不再过问,而周正,一点也没看出破罐子破摔的危机。这时,一直喜欢我的刘江,见势卷土重来。

    事实上,在我还没有认识周正的时候,我与刘江便已相熟。只不过那时,我仅算得上他的异性闺蜜。刘江情商极高,非常懂得女人的心思,让人舒畅,也让人不安。正因如此,当年走到感情的分岔路口,我才选择了看起来更老实的周正。

    但如今看来,并非每个懂得女人心思的男人都花心不可托付。这几年来,刘江追求过的女人很多,但他肯真刀真枪地谈及结婚的,只有我一个。我一度以为,刘江不适合我,可是,当我在周正那里遭受了越来越多的委屈之后,我明白一件事,如果说多年以后,所有的婚姻都将归于平淡,那么那些浪漫过的,总比没有浪漫过的,更值得些。否则,我们为什么要甘心守在一个人的身边,日复一日地经营长达几十年的平淡生活?

    周五那天,是我二十九岁生日。至此我已与周正冷战了整整一周。他还在马不停蹄地筹备婚礼,大概觉得我只是闹点小情绪而已,每天打个电话过来,我不肯接,便不会再有第二次。早上,刘江遣人来送花,是公司楼下那家花店的主人,一大束的蓝色妖姬。我曾经告诉过周正,我喜欢蓝色妖姬,但周正却说:那玩意儿不当吃不当喝,不合算。

    中午,刘江接我去吃饭,等不到周正,我一气之下便赴约了。刘江非常贴心,全程照顾我的感受。我很感动,感动之余便是为他着想。他比周正聪明的地方在于他懂女人,他知道女人多是矫情的:你不给予,她会埋怨;你倾尽所能,她反过来会因心疼而拒绝。笨男人觉得从头至尾不过一场无用功,做与不做一个结果;聪明男人却明白女人要的,不过就是个态度而已。

    我说:“谢谢你今天安排的一切,就是太浪费了。”

    刘江说:“我就知道,你是一个好女人,最适合娶回家当老婆。”

    晚上下班后,我去了那家花店,想问问刘江送花花了多少钱,倒不是为了衡量礼物的轻重,而是不想在一切都没有定数的时候平白无故地接受这么大的一份情,问清了价值,以后我可以选个适当的礼物回赠他。

    花店主人告诉我,一支蓝色妖姬一百元。临走时,她笑着说:“刘先生常来店里买花,都是送你的吧?你可真幸福啊!我们店是积分制的,他可是我们的贵宾会员,可以打四折呢。”

    瞬间,心里似乎有个五味瓶,在店主友好的注视下翻倒了。我不知道他送出去多少支花、积了多少分,但我此时可明确,我不是他唯一的树,他还有一大片森林,他在其间穿行,游刃有余。

    女人的心思不好猜

    我向刘江坦承,我不能适应做他森林中的一棵树,做某人盐碱地里唯一的一棵草,是我的命。

    他笑笑说:“我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但我想给你一个建议:你不能要求每个男人都像我一样明白你内心的节奏。另外,我刚进来的时候,看见周正在外面,看神情似乎是想来找你还有些不好意思,我发现你们俩在一起还真挺合适。”

    送走刘江,我去找了周正。彼时,周正眼巴巴地站在对面的马路牙子上,一脸惶恐。

    我走过去,尚未站稳,他便很笨拙地抱了我一下。我见他眼角有泪,脸涨得通红。便解释道:“我心情不好,刘江就是来安慰我的,你别多心。”他说:“我知道。我这段时间一边筹备婚礼一边反省了下自己,也和一些女同事还有女同学交流过,发现自己身上真的有很多问题,以后我会改正的。但是我真的很笨,不会琢磨女人的心思。从前你总说我不懂你,那些我没有做的事,并不是我不愿意为你做,而是我以为你真的不需要。所以,以后,请你按照你喜欢的样子,塑造我、培养我,好吗?我保证,以后只要你明确告诉我怎样做你会高兴,我就一定会尽全力让你高兴!”

    这也许是最没有情趣的方式,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至少我知道他是愿意尝试着懂我的。那么我何不把心思拿出来晒晒太阳,少一些暗示、多一些直接,让他更容易摸得透?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大概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磨合出来的吧。

猜你喜欢
  • 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hé),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太子蒯瞆(kuǎiɡuì)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仗着父亲是一国之君,整天作威作福,蛮不讲理。颜阖感到教育这样一个学生十分困难,不知如何是好。颜阖到卫国后,他先去拜访卫国的大夫蘧(qú)伯玉...
  •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近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
  •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
  •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
  •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
  • 公元前518年夏、郑、晋、宋、卫、曹、邾、腾等诸侯国的大夫在黄文聚会。这些大夫们在商量如何安定周朝王室。会议期间,大夫们又互相拜访,请教。 一天,郑国的子大叔去会见晋国的赵简子。赵简子就向子大叔请教什么叫“礼”的问题。子大叔就...
  •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
  •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
  • 故事出自《列子 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着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
  •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可能是有史以来大多数人对待对手最容易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了。古往今来,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演绎了太多的冤冤相报和世代为仇的历史悲剧。古希腊与特洛伊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双方元气大伤,却仅为争夺一个女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