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不是改造的理由

    一天到晚地吃咸菜

    晚饭一大桌子的菜,可方源只是对着面前的一盘咸菜丝使劲儿。袁梅终于忍不住了往他碗里夹了块红烧排骨。方源皱皱眉头,没说什么。

    袁梅又继续往他碗里夹青菜,方源终于忍不住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最讨厌吃青菜。”

    袁梅抬抬眉毛:“青菜多健康啊,谁不知道多吃青菜好?你一天到晚地吃咸菜!”

    方源忍不住了:“吃个饭也管东管西,不吃了!”

    说完一甩筷子就回书房了。袁梅心头直冒火:怎么这么不识好人心呢?

    收拾完家务袁梅回到房里,看到方源正在打游戏。她火冒三丈:他明明知道没多久就要考试了。

    方源的单位最近要晋升一批人员,方式是通过考试,方源倒好,从来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想到这里,袁梅忍无可忍一下关掉电脑。方源也火了:“这也不让那也不让,我是生活在监狱吗?”

    袁梅也很生气,他就不能有点上进心吗?整天无所事事。真的想一辈子做个碌碌无为的小职员?

    但方源根本不听袁梅的训辞,他上床蒙上被子,然后呼呼大睡了。

    看着毫无上进心的老公,袁梅忽然心头涌过一阵悲哀:两人似乎每次都是如此,她为他好,他却不领情,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人家根本不领情

    刚认识方源时,袁梅就觉得他吊儿郎当不求上进,但是他对她很好,追求得也很火热,并对袁梅信誓旦旦宣称:你不喜欢我什么?我改,都改还不行吗?

    就这个我改,袁梅就一下沉沦了。是啊,方源的缺点也不是太大,改了不就是好青年吗?

    果然,恋爱的日子方源表现得好极了,工作努力为人体贴,一下成了上进有为的好青年。这让袁梅很满意。

    但是她高兴得太早了,结婚后方源原形毕露。说他,他还振振有词,嫌她管东管西管得太多。

    这让袁梅很泄气,明明是想让他变得更好,想让这个家过得蒸蒸日上,可人家根本不领情。

    这并没有用

    很快到了考试那天,袁梅特意从单位请了一天假,她早早起床做好了早餐,准备方源吃完就陪着他一起去考场。

    可一起床方源就臭着一张脸,他磨磨蹭蹭很久也不出门,最后考试都快迟到了,他忽然慢腾腾开口,说不想去考试了,袁梅这阵势让他压力无限大。

    袁梅吓了一跳,最后她软硬兼施,并答应不和他一起去了,方源才终于出了门。

    因为方源这表现,袁梅觉得这阵子努力是白费了。

    可没想到一星期后,惊喜居然真的来了。

    这天方源一回家就兴匆匆地,袁梅还没反应过来他忽然抱起她亲了几口:“老婆,我考试成功,晋升了!”

    袁梅高兴极了,她的监督是有用的,努力没白费啊。方源无疑也很得意,他笑眯眯地问:“现在我达到你的要求了吧?”

    袁梅心中无疑美得很,老公还不是无可救药,她半开玩笑:“以后还需要更努力!”

    但没多久袁梅就发现,晋升为领导的方源居然还是懒懒散散的,都升职了怎么还能如此?她苦口婆心地劝他,这次机会得来不容易,一定要好好把握,努力工作,以后在职场上更上一层楼。可是方源却苦着脸说:他觉得升了职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原来自由呢。

    这怎么可以,袁梅每天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方源却烦不胜烦,这天他一回家就宣布:“你以后不用忙活了,我看你一天为我担惊受怕的太辛苦,就已经向上司辞了现在的职位,已经回归从前了。”

    然后又说,他原本就不想当什么劳什子领导,可当初她的期待那么明显,为了想让她高兴才咬牙努力考上,以为从此她就会对他满意,但是现在发现,这并没有用。

    袁梅如五雷轰顶,方源到底知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

    她成了什么

    因为方源的冲动,周末袁梅咬咬牙舍下脸面约到他的上司,替方源低声下气求了很久,领导终于同意了方源官复原职。她这才松口气。

    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告诉了方源,可方源震惊地望着她,一脸的气急败坏:“你为什么做这样的事?你知不知道这样我会丢尽了脸?”

    然后大发雷霆:“袁梅!我受够了!我的人生不需要你安排!这几年,我做什么都是不对的,不能打游戏,不能看小说,什么都要改,连吃饭都要改,我就是不爱吃青菜怎么了?吃咸菜那么多年也没死人,你瞎操个什么心?一天到晚我这不好那不好。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很让人厌恶?”

    袁梅呆了,她的脑子嗡嗡响起来,她从来不知道,方源居然会对她有如此多的不满,委屈像是海啸般铺天盖地袭来:她这样做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他好吗?在乎他关心他才会想让他有好的改变,现在好了,她成了什么?

    然后方源说:“我们分开一段时间吧,我累了。”

    再也不改造你了

    方源真的离开家了,袁梅哭得昏天暗地,绝望又崩溃,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哭过之后,她心底满是对方源的怨气,也觉得自己很委屈。

    直到晚上方源也没回来,袁梅的心空落落的,突然门铃响了,她心狂喜,方源回来了?

    很失望,是方源的朋友林东,他说方源让他来拿一些他换洗的衣物。林东又告诉袁梅不要担心,方源只是心情不好,在他那住几天估计气消了就回来了,怎么说袁梅也是为了他好。很明显,林东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吵架经过。

    林东临出门时忽然犹豫一下又折回来,他说:“我看得出方源现在很颓废,一直念叨着自己达不到你的要求。你没发现方源越来越压抑了吗?”

    压抑?袁梅愣了一下,她回想了一下,是的,方源从什么时候起连笑都很少了?她回忆一下结婚前那个阳光的青年,忽然觉得一阵恍惚。

    林东继续:“方源大约给我说了下你们的矛盾。我不知道谁对谁错,但我觉得,如果他生活得根本不快乐,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他如果有心,就会自己努力,否则你怎么想让他改变也是是没用的。而且这都是你当初的选择吧?譬如说,如果你喜欢的是越野车,你就不要抱怨它不省油。越野车就没有省油的,你想省油,应该挑经济适用型的。”

    林东走了,袁梅仍然呆呆站在那里,他的话似乎让她忽然间明白了很多。

    她回忆了以前,不得不承认,这几年,方源真的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像原来那么快乐了。难道这真的是她的错?想起他出走时的话:我的人生,不需要你来安排。

    是的,她总是想让他改变,可是,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什么权利去改变他?其实,为了她,方源已经做出很多的牺牲了,他是那么安于平和的一个人,因为她的监督当上了领导。但她还不满足,强迫他继续上进,但这像强迫一个没牙的老太太去吃核桃,这件事情终于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他就是他,为什么要把他变成另外一个人?尽全力想把他的性格、人生观、处世方法全部回炉重造,那还是他吗?

    袁梅焦急地打方源电话,可是关机,她担心极了,他会不会真的对她绝望了?

    几天后方源终于回来了,看着他,袁梅大哭起来。

    方源吓坏了,说他那天的话都是气话,这不是回来了吗?他还满脸羞愧,当时结婚前言之凿凿说改掉所有她看不惯的毛病,可是根本没有做到。

    袁梅摇摇头:“老公,我错了,我再也不改造你了。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最好的方式是接受

    果然,在以后的日子里,袁梅开始接受方源的一切。可她不管不问,方源还自己开始上进了,年底还拿了优秀员工的名额,回来高兴地对袁梅显摆,得意地说:“老公能不能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袁梅偷偷笑了,其实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是不愿被束缚的,她放松了,方源倒主动努力来讨她欢心了。

    其实,就算他不这样做,现在生活也很幸福了,不是吗?换个角度看,方源勤快又体贴,就算玩游戏看小说也从不过火,对她发脾气从来是忍耐,就算他没有上进心,好歹工作还是稳。当初的她为什么还不满足?

    袁梅终于明白,在婚姻中去改造一个人,那是很自私的方法。每个人都有优点有缺点,当初她选择了方源,说明这个男人有吸引她的地方,如果真的爱,最好的方式是接受,而不是改变。

猜你喜欢
  • 有一家盲人按摩店,这天,生意清淡,店里有两个按摩师,闲着无聊,正“听”电视打发时间。男按摩师叫阿勇,二十五岁;女按摩师叫阿丽,二十二岁。两个人都不是全盲,还有一丁点视力,不过只能看到眼前十几厘米远的东西。这时,阿勇听见店里进来了一个客人,是...
  • 同学聚会倡议书发到学校的网站后,一呼百应,但也有几个同学始终没有音讯。于是就找出当年的毕业纪念册,决定写信碰碰运气。班上有一位甘肃张掖的林勇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消息,想起当年和他私交不错,还曾经给他改毛衣直到凌晨两点钟。于是就首先写了一封信...
  • 城建局有个年轻人,叫梁明。这个梁明一直很不顺,因为单位领导不赏识他。这天,梁明在上班路上遇到了一个女同事,两人边聊边往单位走。快走到城建局门口时,两人发现前面很热闹。原来,是几个人围着一个瞎子,在那里算命。梁明正想算算,寻求转运之法。于是,...
  •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装饰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为了节省几个钱,就在市郊接合部租了间房子。这是一栋老式楼房,被房主整栋买下后,间隔成了筒子楼,专门租给外来打工人员,价钱很公道。我挺满意,跟房东谈好了价钱,选了一间空屋,当天就搬了进去。我没啥别的...
  • 我认识的一个上海姑娘她生活在社会的世界,她也生活得敏感,但这种敏感是用来处理和应付各类关系的微调器。她做公关。据说公关公司的多寡是一个城市是否够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软件特征。在北京,有大大小小两万多家公关公司,在上海,也相当接近这个数字。公关...
  • 纯真友情超越生死过去的伙伴不再和她来往11岁的女孩帕西得了一种怪病,怕见阳光,不停地掉头发,牙齿也开始松动。医生说这是一种病因不详的血液病,暂时无从对症下药。危险的是,这种血液病还可 能会传染别人。为此,帕西只好离开学校,待在家里。她的父母...
  • 魔术一个秋雨渐微的夜晚。一辆人力车拉着我,在大森一带的陡坡间,几度爬上爬下,终于停在一处翠竹环绕的小洋房前。大门很窄,灰漆已渐剥落,借着车夫打的提灯光,见钉在门上的瓷门牌上,用日文写着:印度人马蒂拉姆·米斯拉。米斯拉生于加尔各答,师从一位著...
  • 穷人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隔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
  • 蓝毛衣贾桂琳·诺佛葛拉兹在美国一个平凡家庭中成长,半工半读完成弗吉尼亚大学的学业,并幸运地进入金融业发展。因为工作关系走遍世界各地,让贾桂琳看到世界正面临的问题——贫穷。她想为穷人谋福利,于是断然辞去人人称羡的高薪工作,远赴非洲投入改变世界...
  •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是活着为挣钱当上美国大兵我出生在安徽安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6年从省内一所三流大学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在一位亲戚帮助下移民到了美国。在纽约生活一段时间后,我感到这里一切都好——除了没有钱。有一天,我在地铁里仔细端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