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路不通”挡不住追梦的脚步

    “此路不通”挡不住追梦的脚步

    她的名字叫李翠利,一个普通的农家女。2005年,她在父亲的资助下开了一间农家超市,作为村里第一家超市,很快就吸引了村民们前来消费。

    可是渐渐地,她发现物质生活富裕了的乡亲们,精神生活的节奏却明显跟不上物质生活发展的步伐,莫名的责任感让她想要改变这种现状。

    李翠利萌生出一个念头,让乡亲们免费读书。经过反复的思量,李翠利自筹资金购买图书,在自家的超市里腾出地方创办了一间免费书屋——微光书苑。

    李翠利的付出,没有换来大家的理解。来超市买东西的人们,只是好奇地往书屋的那个方向看几眼,询问是不是真的免费,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不仅没有借书,反问李翠利图个什么?渐渐地,流言蜚语越来越多,有人说她弄个免费书屋是为了招揽顾客,书免费了,说不定超市的物价就要涨了;还有的人说,把书屋建在超市里,一静一闹简直是无稽之谈,甚至连外村的人都来李翠利的小超市看个究竟,可是无论她怎样解释,就是没人借书。大家对免费书屋的否定和不理解,仿佛在李翠利的面前竖了一个牌子:“此路不通”。

    有一天,当她看到几个来超市买东西的孩子,灵机一动,她对这几个孩子说,只要签个名就可以把书拿回家慢慢看,看完了拿回来就行。很快,别的孩子也来借书。后来孩子们都排着队来借书,这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也使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乡亲们对免费书屋有了新的认识,借书的人渐渐多了。李翠利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每次超市里来了没有读书习惯的村民,李翠利边招呼边做思想工作,引导他们借阅。

    不限定开放时间,不需要任何证件,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越来越多的村民走进书屋借阅。李翠利还准备了一个留言簿,大家可以把对免费书屋的意见和建议写下来,让书屋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微光书苑给乡亲们带去了新的乐趣,大家有时间聚在一起就聊聊自己在书里看到的故事,打麻将的人也少了。有的家庭主妇受到书里的启发,做起了小生意,取得了经济效益,也给其他人做了榜样。

    正当李翠利庆幸有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走进书屋借阅时,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她发现留言簿上很多村民留言说,他们想看的书在书屋里找不到。李翠利犯难了,现有的书籍已不能满足大家日益高涨的借阅需求,没有新鲜血液注入的“微光书苑”很快就会失去现有的生命力,而自己的经济能力又有限,无法长时间的持续投入。

    于是,李翠利走上了街头募捐的道路。第一次募捐是在县城最繁华的超市门前,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支持“微光书苑”,她特意做了张“微光书苑”的简介喷绘挂在三轮车上。看到来来往往的人没什么反应,李翠利索性把喷绘扯下用双手举在胸前。这样果然奏效,不一会就围了一圈人,有拿手机拍照的,有问长问短的,可就是没有人说要捐书,不一会,有个商贩以占了他的地盘为由把李翠利驱逐了。第一次募捐以失败告终,李翠利又一次面临“此路不通”。回到家的李翠利十分沮丧,募捐没有达到她预期的效果,无法解决免费书屋面临的问题。

    不得已,李翠利在父亲的建议下,开始向一些单位寻求捐助。县城里的大小单位李翠利都跑遍了,有的听了关于微光书苑的介绍很感动,将不用的旧书旧报纸打包让她带走,有的却表示爱莫能助。李翠利和她蹒跚学步的微光书苑,就这样一次次面临“此路不通”,一次次换个方向,另寻他路,从不放弃。

    “此路不通”没有挡住李翠利追梦的脚步。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她和微光书苑,当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微光书苑,李翠利,终于圆了她的读书梦。

猜你喜欢
  •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克里斯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一个观点:当选择一多,少即是多。学生都不理解这句话,认为“选择当然越多越好”。克里斯见状,决定让学生雷克和哈里森去附近一家商场卖果酱。他们各设一个品尝台,卖同一品牌不同口味的果酱。不过,一个摆6...
  • 戴敦邦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家、插图艺术家、连环画家。19岁时,戴敦邦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任《儿童时代》杂志社美术编辑。有段时间,他每天都要去画家张乐平家取稿。一天,张乐平有要事出门,临行前,他让戴敦邦帮忙,擦去画稿上多余或错误的地方。...
  • 一位年轻人来向穆罕默德请教成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穆罕默德并没有马上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首先问道:“年轻人,请你告诉我,你想在生命中得到什么呢?”“对不起,您的意思是……”年轻人不解地问。“你想从生命中得到什么?比如幸福、财富、地位……”“嗯…...
  • 美国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做过两个有趣的实验。一个实验是:选定一群孩子,米歇尔给他们每人发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不要吃掉那块糖,并告诉他们,如果能等到他回来糖还没有吃掉,就再奖励给他们两块糖。寂寞的孩子们守着...
  • 想不到的浪漫偶遇萧雨认识乔优纯属意外。同部门的琳达在一次聚会上玩高兴了对萧雨随口说:“我一个朋友的双胞胎弟弟很不错,现在在外企任高管,要是他在本地,我介绍你们认识下,或许有戏。”萧雨知道,哪会有戏,即使有戏也是琳达自己没戏在先。谁知此时琳达...
  • 虽然在城里买房安了家,可是每年腊月二十七八,我都会像越冬的候鸟一样南归。老家在千里之外的南部小镇,路途遥远,可再远也是我想返回的故乡。“故乡”这个名词所能唤起的温暖记忆,皆是因由那往日的所在,潜流着我少年的时光之水,以及我现在仍住那儿的父母...
  • 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与父亲相依为命。从小他就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患有癫痫病,说不定哪一刻就犯病,把胆小的孩子吓得魂飞魄散。每次考试,他都在班上排名倒数。课堂上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总...
  • 青涩懵懂的校园情侣2004年,我16岁,在襄阳读高一,苏晓坐在我的后桌。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而她是个阳光明媚的女孩,还是公认的班花。我是班里的尖子生,课间她经常拍拍我的背,问我一些她不懂的问题,我自然是耐心解答,一来二去我们成了朋友。总有...
  • 啄(zhuó)木鸟爷爷有一把秸秆(jiē ɡǎn)笤帚(tiáo zhou)和一张木柄(bǐnɡ)铁锨(xiān),那是他为了给童话谷打扫卫生,专门从丸子大熊那里买回来的。可是,最近秸秆笤帚和木柄铁锨却闹起罢工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秸...
  • 夜深了,小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的月亮可真亮啊,小熊翻了一个身,睡不着。院子里蟋蟀(xī shuài)的歌声可真响啊,小熊揉了揉眼睛,睡不着。远处传来呜呜的火车汽笛声。火车上的人一定急着回家,小熊想了想,还是睡不着。“孩子,快点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