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八万

    张八万

    作者:冯元庆

    张八万,原名张二贵,今年五十出头,曾经是整个华州都很有名的企业家、致富能手,凭着敢闯敢干,头脑活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贷款五十万元开办了铸造厂,专做汽车零配件,生意火爆,产品打到一汽、二汽、上海、广东等地。张二贵为人豪爽,先后帮助好多人陆陆续续开办了几十家汽车配件厂,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张二贵这一代人是伴随着人口政策演变成长起来的一代,在八十、九十年代提倡独生子女,严格控制二胎,杜绝第三胎。凡事总有特别,就像小品《超生游击队》演的那样,只要想生总会有办法。张二贵自然不能学小品里的人当“游击队”,反正手里有钱,老二被罚了两万,第三个儿子出生时被罚了六万块,在当时就是天文数字,一般人想都不敢想。张二贵被村人戏称为“张八万”。每当听到这戏虐话时,张二贵总是满面笑容,无悔地“哈哈”笑两声,说:“有人不算穷。”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恰恰就应在张八万身上。由于管理粗放,只注重经济效益,隐患重重,在建厂第七年时发生了一场火灾,不仅烧光了所有财产,还烧死了三个工人。这真是塌了天,张八万把全部积蓄拿来作赔偿,还进监狱住了几年。一个响当当硬邦邦的“张员外”,霎时变成了穷光蛋阶下囚。好在有以前的人缘,从监狱出来后张八万到一个朋友的厂里做副总,其实是给个面子,挣个不用出力的工资而已。日子吗倒还过得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再想翻身当“员外”是不可能了。小日子就这么过着,好在三个儿子茁壮成长,生龙活虎,张八万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安慰。

    时间就像流水,三个儿子次第成人。这几年,华州风气大变,公元两千年以前,姑娘愁着嫁不出去,小伙子娶媳妇专看女方陪送多少嫁妆,挑挑拣拣,谁家里要是有两三个女儿真要剥她老爹一层皮。可是这几年变了,变成了娶媳妇难。张八万所在的张家庄,村里有十二三个适龄男,打听遍周边庄子只有两个适龄女。媒人们说,现在女孩子金贵,找婆家离城近的家里要有房子有轿车,要是离城远城里得要有房子还得有轿车。张家的这弟兄仨,老二比老大小两岁,老三比老二小两岁,兄弟仨都在本村的厂里上班,老大前年冬天结婚。这不,三个儿子给张八万带来一顶沉重的帽子,压得老头子笑话也不说了,终日里低着个头,黑着个脸,倒背着手,家里厂里两点一线。

    张八万给老大娶媳妇花了不少钱,搜家底从城里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楼房,整个事办下来,还欠了几万块的外债。眼看着老二、老三脚跟脚该办事了,咋办?给老大办完事,张八万把三个小子喊到一块,喝着白开水,诉说自己的打算:

    “咱家里的底子你们也清楚,就靠工资,也没啥其他收入。老大结婚把以前攒下的钱花完了,老二、老三结婚就要靠我们爷四个的工资了。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就要受穷啊,只要有计划,咱们紧紧手,剩下两桩事不是什么大问题。到时如果稍微欠缺点我可以找老伙计们借点,但借钱终究要还,最终还得靠我们自己。”

    张八万给儿子们打气。随后,话锋一转:

    “所以,今后都要把工资上交到我这里,统一管理,集中力量办大事。”

    把话说完,满以为三个儿子会一齐答应。谁成想,一直等到他喝完一碗白开水,仨小子谁也没吭声。第一次家庭会议就这样结束了。不管怎样,也算给小子们布置作业了。

    家庭会议过后,张八万分别给儿子们鼓劲,并且嘱咐不要乱花钱,到年底可把钱交家里。说归说,听归听,哥仨谁也像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

    这说话就到了年底,张八万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年二十九,三个儿子没一个来交钱的。三十晚上,张八万把儿子们叫过来开会收钱。结果依然是没人说话,各自想心事、玩手机。

    “老大,你先说,怎么回事?钱呢?”张八万点名。逼急了,老大吞吞吐吐:“媳妇说,人家结婚都有车,要攒钱买辆车……”

    “把钱交了,要是去还大哥办事的窟窿,那还怎么攒,况且大哥不交,我怎么交。”老二翻了一下白眼。

    “大哥办事花家里钱,我们办事就要花我们的钱,这不公平。况且我挣的少,平时请朋友吃饭,买东西,我是真正的月光族,怎么交……”老三边看手机边说。

    张八万这才明白,儿子们压根就没打算交,压根就没把他的话当话听。他不禁忽地站起来,怒目圆睁,狠狠地盯着三个小子,盯了一会儿又软绵绵地坐下了。长叹一声,对儿子们说:

    “你们看,我也老了,没能力了,这个爹也当不起了,从你们中间选一人当爹吧。”说完这话,谁也不吭声,死一般寂静。

    “老大呀,你也结婚了,也是大人了,这个爹由你来当吧。”张八万张大嘴巴说。

    “媳妇要买车……我当不了……”老大嗫嚅地说。

    “老大当不了,老二你当吧,只要能把家管理好,我把钱交给你。”张八万把脸转向耷拉着眼皮的老二。

    “把钱交了还窟窿,我办事咋办,况且大哥不交……”老二的声音像蚊子,重复着先前的话。

    “三儿啊,你说吧,这个爹他们都不当,你来当吧。”张八万看着这个最小的“张六万”。

    “老糊涂了吧,爹是随便当的?我的钱不够花,爱怎么地怎么地。”小三眼睛始终没离开过手机。

    冬夜很长,爷四个就这样无声地坐着,听着外面稀稀落落的爆竹声,已经到子夜了。张八万摇摇晃晃站起来走出屋去。大年初一,晚辈们来磕头找不到张八万,以为他也去给长辈磕头了,谁也没在意。直到大年初二,外甥来给舅舅拜年,才发现张八万不见了。

    前段时间,有人说在山西孝义县好像看到张二贵了,可惜太远,没看清楚。传了一阵子,慢慢淡忘了。至今,谁也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

    张老大,张二万,张六万,弟兄三个依然在厂里上着班,日头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平平常常,谁也没觉得多了什么,也没觉得少了什么。

猜你喜欢
  • 南诏国起战乱 故事发生在南诏国里面,在那里面发生了蛇妖,百姓还遭遇到了洪水之灾,一个民间传说故事! 南诏国到了后代君王,南诏国就产生了内乱,南诏国所有的百姓聚到了宫中门前,说君王的妻子是蛇妖(是女娲后人,身体蛇身人首),君王的妻子是皇后,所...
  • 十一二岁的时候,我负责放我家的牛。一个周末的下午,正值初秋雨季,所以那天下着蒙蒙细雨,因担心牛下山去吃邻居们的菜,雾又比较大,我必须就近盯着吃草的牛群。家乡秋雨绵绵的时节,天气已经比较冷了,为了保暖,我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还拿了一块厚胶子(塑料...
  • 年年过春节,家家都要贴春联。你知道春联是咋来的吗?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那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那时候,在风景秀丽的度朔山上,有好大好大的一片桃林。在桃林中,有一棵最大最大的桃树,大桃树下有两间青石屋,石屋内住着兄弟俩,哥哥叫神荼,弟弟叫...
  • 我知道的民间故事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过年,关于年兽的故事。 每到每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年就会出现在各种地方去吃人,然而什么也不知道的人们经常被年给稀里糊涂的给吃掉。很多人都在找年的弱点,但是,年刀枪不入,再锋利的刀也进去不了一厘米,所以...
  • 沿着左宗棠当年抗击沙俄时路线一路向西,除了路旁种了一些湖南的水曲柳外,路的两边则是茫茫荒原,怪不得茅盾看见几颗白杨树都写出了著名的《白杨礼赞》。在甘肃境内某地离开大路往西南方一拐,大约走上数十里却有一大片人工林,原来这里有一座监狱,多年来监...
  • 旧时妇女多有姓无名,张小女便是如此。她大约生于公元一九一七年,父亲姓张,她乃家中老幺,于是人称张小女。 张家在老营仓是大户人家,张小女生来就贵为千金,被人宠爱。但她自幼体弱多病,闺房之中,满是药味。父母多方求医,疗效甚微。 张小女十八岁...
  • 传说在很久以前,就有了春夏秋冬。春是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她性格温和活泼。夏是一个性格暴躁的肌肉男,他是春的哥哥。秋是一个优雅的少女,她性格调皮机灵,和春是一对好朋友。冬是一个老爷爷,他是一个牛脾气,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打人,他还是秋的爷爷,夏...
  • 在很久以前,自从织女和牛郎的故事被发现后,天宫更加严了规矩,更理清了神和人的区别,不能迷恋人间,更不能让织女和牛郎的故事再次重现,而违法天规者便会被推下人间,永世为贫民,即使轻的也会被处罚永世不能超生。 自新天规出后,任何迷恋人间的人,不论...
  • 有人说,找到五瓣丁香花就拥有幸福。 传说,有个刘姓大户人家,不仅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而且十分富有。家里有好几处园林,花池。这个大户人家有一个女儿名叫兰,长得非常的美丽,一头秀发时常飘洒在肩上,在当时,这可是独一无二。因为当时的女孩子按照顾风...
  • (一) 一个魔鬼生活在丛林里,每当正月十五,魔鬼就从丛林里跑出来害人。久而久之,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况:你家有猪、鸭、鱼、肉的,可以拿这来充数;如果你没东西给我吃,我就吃掉你。魔鬼以为人怕它,便除了正月十五,大年初一也来捣乱,吃人,把做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