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7:取消过年

    “革命造反派来信”的出炉

    18岁的上海玻璃机器厂青年工人章仁兴正是发出“广大革命群众要求”的第一人。他投书《解放日报》,在全国最先发出倡议:“在两条路线和夺权斗争进行得这样尖锐激烈的时刻,我们怎能丢下革命和生产,回乡去过春节呢不能!不能!坚决不能!”

    这封“革命造反派来信”刊登后,章仁兴在厂里大出风头。然而,这封信不是他写的。

    1967年伊始,章仁兴所在的上海玻璃机器厂动员人们不回家,就地“抓革命,促生产”。

    春江水暖鸭先知。上海玻璃机器厂总是得风气之先:第一个成立工人造反队,第一个夺了厂里的权。这一切,皆因出了个潘国平。潘国平曾与“四人帮”主犯王洪文共同发起成立了“工总司”,即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一度人们只知道“工总司”有个“潘司令”,不知道有“王(洪文)司令”。

    对于春节不回乡的动员,作为造反派成员。章仁兴理所当然积极表了态。不久,他就被厂里管宣传和政工的造反派头头找了去,拿出一封以他的名义写的倡议书请他过目。章仁兴没有任何犹豫地签了名,因为,“我是什么号召都听的”。签字后的事,章仁兴就一无所知了。他只知道,头头们“跟上面有联系”。

    革了春节的命

    1月25日,署名“章仁兴”的倡议书在“工总司”控制下的《解放日报》以“革命造反派来信”的形式登了出来,同时刊登的还有国棉31厂“毛泽东思想战斗队”的类似来信,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宣布:春节算得了啥!我们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的最盛大的节日来到了!

    从这一天开始,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刊登所谓“读者来信”和“倡议书”,开足马力大造舆论。上海“工总司”控制下的另一家报纸《文汇报》发表“本报评论员”文章《战地黄花分外香》,深情地称赞“章仁兴”的话“说得多好啊”。

    虽然不放假,春节还是一天一天临近了。上海话说:过了腊月二十三,白相过年关。但这一年的年关,全国一浪高过一浪的夺权大戏,成了新年俗。“……什么敬神、拜年、请客、送礼、吃喝玩乐,都统统见鬼去吧!我们工人阶级从来没有这些肮脏的习惯。”

    第二天,这个“上海人民公社临时委员会”就规定,春节不准提前发工资。上海人民公社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叫“反对经济主义联络总部”的机构,针对“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用‘串联补贴’‘生活补贴’‘活动经费’等反革命经济主义的手段来腐蚀革命群众的阴谋”宣布,他们以前的签字许愿一律作废。

    在热热闹闹的夺权声浪里,“革命化春节”破了春节这个“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大观园、大市场、大喇叭”的最大“四旧”。

    没有年三十的春节

    1967年的春节静悄悄地来到了。2月8日除夕这天,上海玻璃机器厂正常上班。章仁兴一直到下午4时30分才准点下班。不过上海针织漂染一厂下午2时就几乎没人了。虽然不放假,可是大家心照不宣,都提前开溜。造反派头头们也睁只眼闭只眼,他们其实也盼人早点走完了自己好回家过年。

    中国的“年”是在“文革”后复苏的。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上发表有针对性的群众来信:《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让农民过个“安定年”》。1980年,中国全面恢复春节休假制度。

猜你喜欢
  • 当我把超市的购物车当做玩具开进日常用品区时,就停在一排排牙刷面前不走了。极仔细地看着他们,直到把他们看成不是牙刷的时候,才晃过神来,我这次是要来买牙刷的,不是叙旧。我经常干这种傻事,跑到超市里,只是看看牙刷们,然后心就满足了。不过千挑万选,...
  • 老人是一名渔夫,过着早出晚归的生活。他井而有序,每天都会早起打渔,日落时分又提着渔网去城里卖,直到半晚才会回来。几十年了,就连逢年过节,他也依旧如此。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倒是显得颇为孤寂。常有人询问老人儿女的事情,老人大都会摆手哀叹,含糊的应...
  • 北国的冬天格外地冷,南湖被死死地冻上了,游人可以在上面嬉戏玩耍。周末,天气晴朗,一对儿大学生恋人在南湖冰面上玩耍。女孩儿显得很高兴,一个人走向了湖面深处。突然,悲剧发生了,湖面的冰裂了,瞬间,女孩儿掉进了冰凉的冰窟窿里,无力地挣扎着。不远处...
  • 回忆是个可怕的东西,到了某个时间点或者是遇到某件似曾相识的事,你总是会不经意想起很多难以遗忘的往事,开心的也好,难过的也罢,总之是不会忘却的!今年春城的雪似乎格外地多,现在虽然已经是三月下旬了,窗外依然是雪花簌簌,整个春城银装素裹。去年的三...
  • 我嗅到了这个世界的味道,树叶的味道,芳草的味道,尘土的味道。千年的苦修我得到了这具男儿身,我不再是一只白兔。千年的寂寞,千年的相思;你也一次次的老去,而又一回回的重生;数次的轮回,不变的是你清澈的眼眸。我努力的寻找着着你的气味,你是我生命的...
  • 母亲死于脑溢血,走的突然,让我这个做儿子的痛心疾首,我含着泪为老娘整理着遗物。一盏擦拭的干干净净的风灯映入我的眼帘,看着风灯,我眼前顿时升起了迷雾……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父亲常年出海捕鱼,过着风里来浪里去的生活。母亲默默无闻的操持着家里大大小...
  • 花娘是带着婆婆讨饭来到小黄庄的。村头大柿子树下老实巴交的老黄头收留了他们,从此花娘就落户在小黄庄了。老黄头老实能干心地善良和花娘成了家,待花娘的婆婆就像亲娘一样亲。花娘待老黄头也不薄,把个老黄头收拾的年轻十岁。花娘还有最厉害的一手就是会接生...
  • 阵阵薄雾将大排档笼罩住,连丝丝的星光都被吞噬掉了。“大家来敬欧经理一杯怎么样?”老李带头举起酒杯,向各个工人打起了眼色,工人才蛮不情愿地纷纷站起来。他们怎么了吗?喝得满脸通红的老李带头将整杯倒入了肚子里,我连忙上前帮忙,“这种烈酒不能喝得这...
  • 黄小开是个八零后,富二代,虽然家境殷实,但他并不像其他富二代一样花天酒地。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宅男,大学毕业后就宅在家里自己开网店,生意还做得有模有样。可就是因为他太宅了,眼看“奔三”了还没正经谈过恋爱,黄太太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这时候,黄...
  • 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把她搂在怀里,这种失而复得的幸福,让我倍感珍惜。离别了七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巧遇,这不能说不是缘分,如果说当初我们没有走在一起是有缘无分,那么现在,我要说,不是缘分不够,是缘分未到。我与她交往了两年,彼此都是初恋,在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