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耳其地下城市之谜

    土耳其的格尔里默谷地状如月球,光秃秃的地面上矗立着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石堡。不可思议的是,石堡的地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远古城市,地道林立,气孔随处可见,堪称“地下迷宫”。它是谁建造的?又是如何建造的?有什么用途?

    卡巴杜西亚是一个火山岩高原的总称,面积4000平方公里,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东南300公里处。远古年代,卡巴杜西亚5座火山大喷发,熔岩淌流,堆成一片高原。岁月悠悠,风雨无情,高原被刻蚀剥离成碎块。有的被溪河打穿,形成悬崖峡谷;有的蛀蚀出星星麻点,致使地面崎岖不平。最壮观的还是数百座金字塔形状的小山,高度从几十米到100多米不等,排成密密匝匝的方阵,颇似月球上的丘陵。整片高原薄瘠荒凉,地上长不出树,地下挖不出矿,一向人烟稀少。

    1963年,卡巴杜西亚高原上的德林库尤村爆出一条大新闻:一个名叫德米尔的农民掘地时在自家院子底下发现一个洞口。在村民协助下,他架着梯子进入井口似的入口,穿过8层过道,见到一个无所不包的地下城镇。纵横交错的隧道两旁,像蚁冢一样排列着无数住宅、厨房,有礼拜堂、作坊、水井、食物贮藏室,还有专作墓地的洞室。52个通风管道通向地面隐蔽处。几条供逃生用的地道造得尤其巧妙。据估算,这样规模的地下城可供20000人安身。在纯粹手工劳动的情况下,从坚硬的熔岩层中掏出这么大的空间,有可能吗?单从地下清运出那么多的石渣,就要克服多少困难啊。人们只能这样设想:或者是建设者的坚韧精神战胜了大自然,用几代人的功夫把它挖成;或者是地下存在着火山熔岩隧洞(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很可能形成隧道式的溶洞),再加人工展拓改造而成。

    这世外桃源——“土耳其地下迷宫”是历史上哪一代人所建?他们为什么住在地下?是躲避天灾?还是外敌的侵入?这些尘封于地下的废城埋藏了怎样的文明呢?早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的时候,卡巴杜西亚已经发现过成千座岩洞教堂和地下教堂。它们凿在小岩山内或悬崖上,有的相当华丽堂皇。在戈雷梅谷,几乎每座小尖岩都被挖空了。每一座岩山,就是一座教堂。踏上损缺的石阶,可以爬进礼拜大厅。岩石被巧妙地琢成拱门、圆柱、拱顶,每一寸壁面和柱体都装饰着线纹和图案;壁画栩栩如生,再现着《圣经》故事或东方宗教、民间传说的大杂烩。

    在泽尔弗峡谷两侧的悬崖上,修道士们耐心地打出一个个窟窿,修成教堂、修道院、斋堂、厨房、卧室等等;里面的祭坛、餐桌、坐椅、床铺、家具,全是石头制品。

    在南部幽静的伊拉拉谷地,河流两岸的崖壁高达150米,壁面密布着神龛、小教堂、修道室,里面供奉着色彩鲜明的圣像,全部就壁凿成,与我国的敦煌、大足的佛像洞窟构造相似。这条庄严的基督教“神道”,首尾相连竟长达10公里!

    对于卡巴杜西亚人狂热的宗教献身精神,对于他们的穴居和消失,史书全无记载。考古学家费尽心机,迄今未得出明确答案。最早发现“神道”和地下教堂的,是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的一位密使,时为17世纪末。他回欧洲宣布这个重大发现,但没有人相信他的“神话”。人人说他是疯子,世界上哪有这样美妙的地方?不到一个世纪,发现的人多了,卡巴杜西亚才渐渐出名,慕名朝圣者不绝于途。

    然而,真正引起轰动的是埋藏于地下的可居住成千上万人的卡巴杜西亚地下城市的发掘。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坐落在今天德林库尤村附近。通往地下城市的通道隐藏在村子各处的房屋下面。人们在这里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到通风洞口,这些通风洞口从地下深处一直延伸到地面。

    到今天为止,人们在这一地区发现地下城市不下36座。其中并不是所有的都像卡伊马克彻或德林库尤附近的地下城市那么大,但都称得上城市。现在,人们已经绘制出了这些城市的俯视图。熟悉这一地带的人认为,地下城市的数量远不止这些。现在所发现的地下城市相互间都通过地道联接在一起。联接卡伊马克彻和德林库尤村之间的地道,足有10公里长。

    终于有一天,拜占庭帝国覆灭了,穆斯林完全统治了土耳其。面临杀身之祸的卡巴杜西亚人撤走了,四散逃亡,或者到容许基督教存在的西方去,或者改奉伊斯兰教杂居到阿拉伯村庄。这个时间的末限,当在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由此算来,卡巴杜西亚的消亡距今不过700多年。当时的基督教徒确实在这里避过难,事实尽管是这样,然而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建造者。据推断,地下城市在他们到来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地下城市到底是谁在何时修建的呢?人们的推测很多,但没有定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一带的地基是由凝灰岩构成的,因为附近就矗立着火山。只要有黑曜岩,即火石,地基就会很容易被凿空,而火石在这一地区并不鲜见。就这样,也许花了不仅仅一代人的时间,地基就被掏空了。地下城市大多是超过13层的立体建筑。在最低的一层,人们甚至发现了闪米特时代的器物。

    闪米特人是一支古老的神权民族,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他们曾经在这一带生活过。其都城哈图沙离德林库尤村大约有300公里。闪米特人曾一度占领了古老的皇城巴比伦。最初的时候,闪米特的国王被看成是神灵,地位大致相当于古埃及的法老。闪米特人原本没有姓氏,只是后来才有了姓名。他们经常戴高帽子来装扮自己,这种帽子今天被称作地精帽。这是人类想以此方式模仿外星文明使者,而肢体不成比例的硕大头颅代表了一种美,相当于中国古代着高履一般。长期以来,对这种戴高帽的现象一直存在一种曲解。其实,这在当时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时尚,并在有些地方例如古埃及,通过雕塑和绘画永久记录下来。

    很多人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人类为什么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是躲避天灾还是躲避外敌呢?一般来说,躲避外敌的可能性大一些,而外敌是谁呢?

    首先,假设地面上的敌人拥有军队,在地面上,他们肯定能看到耕种过的土地和空空如也的房屋。而地下城市里建有厨房,烟火将通过通气井冒出地面,而敌人会很容易发现地下人员。人们无不知道,把呆在地下的老鼠洞般的城市里的人们饿死,或者封死通气口憋死他们,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人们恐惧的恐怕不仅仅是地面上的敌人,他们在地下岩石中开凿避难所,是因为他们害怕能飞行的敌人。这个猜测是否有道理呢?a当然有。闪米特人在他们的圣书《科布拉·纳克斯特》中就已描述过,所罗门大帝怎样利用一辆飞行器把这一地区搞得鸡犬不宁。不仅他本人,就是他的儿子,所有恭顺他的人,也都坐过飞行器。阿拉伯历史学家阿里·玛斯乌迪曾描述所罗门的飞行并大致介绍了他的部落。当时的人类对于飞行想象产生的恐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许他们曾被剥削、奴役过,所以每当警报的呼喊“他们来了”响起的时候,人们就会逃进地下城市。这和我们今天挖筑地下防空洞掩护保护自己的情形是一样的。

    此外,还有大量的有关飞行器的古代传说。仅以古代印度一个传说为例,史书记载道:“……于是国王和后宫家眷,王后嫔妃,宫廷权贵以及来自王国各地的头领乘上飞船。飞船飞入天空而后顺风行驶,越过海洋直向亚特兰蒂斯城飞去。那里正举行节日的庆典。飞船降落下来,国王下船参加了庆典。短暂的停留之后,国王的飞船在众人惊愕不已的注视中重新腾空而去……”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一些灿烂的文明因为种种不为人知的原因而成为绝响。当我们在惊叹、怅惘、痛惜中感受古文明风流余韵时,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不禁充溢身心,使我们的思绪仿佛回到了文明本身。置身于土耳其地下迷宫中,许多疑团不禁升腾而起,但我们更感怀先人们的伟大。先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建造了一个又一个豪华的城市,沧桑巨变,远古的城市有的化为废墟,只有枯草和乱石做伴;有的尘封于地下,难见天日。悠悠岁月,人们在不断地追寻着,究竟是怎样的文明被尘封于地下?那千古的废墟淹没了多少的繁华?现代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求,终将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

猜你喜欢
  • 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接着,各省接连宣布独立。北洋派内部更是危机四伏,以往在北洋一呼百应说一不二的老袁,成了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袁世凯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欲续任大总统亦不可...
  • 在古代四大美人中,最迷人的当属貂蝉了,因为她竟让英雄豪杰为之神魂颠倒;也数她最不可捉摸,因为人们至今还没有弄清楚她的本来面目。陈好饰演的貂蝉形象东汉末年,烽烟四起,弱小女子貂禅无力反抗天灾人祸,被战争的鞭子,一路从江陵驱赶到了洛阳。父兄的音...
  • 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意思是,今天无论如何,赖也要赖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怕到时挨饿,所以要带足干粮。果然,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
  • 说起孙亮,恐怕大家都不太熟悉,他到底是干什么的?在历史上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据史料记载: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
  • 孟浩然(689年-740年),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便隐居起来,从此以后便写出了大...
  • 天快暖了,连队里发放夏衣,每人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胶鞋。大家喜滋滋地向事务长领来了衣服。发到雷锋的时候,他却说:“我只要一套军装,一件衬衣和一双胶鞋就够了!”事务长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只要一套?”他说,“我身上穿的军装,缝缝补补还可以穿...
  • 雷锋藏着两件心爱的东西:一条红领巾,一个大队长臂章。他从家乡到鞍钢,又从鞍钢到解放军部队,这两件东西,始终带在他身边。部队驻地附近,有好几所小学校,上学、放学的时候,少先队员们见了解放军叔叔,不是敬礼,就是问好。雷锋每次看到他们幸福的笑脸,...
  • 有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会,想硬挺过去,但又一想,明天还要出车,这样疼下去可不行,赶快爬了起来,跑到卫生连。值班医生问了问病情,按了按肚子,给了些药片,嘱咐说:“不要紧,回去用热水袋压一压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别再累...
  • 赵禹是西汉能臣,成语“一意孤行”就是出自于他的故事。具体情况是这样的:赵禹是太尉周亚夫的属官,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刘彻看到了他写的文章文笔犀利,寓意深刻,认为在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他。汉武帝对其大为赏识,便让赵禹担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
  • 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事迹杨靖宇幼时在村私塾读书,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即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国民大革命,新生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