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世凯称帝后十个老婆轮周侍寝

    袁世凯在生活上受到抨击最多的是他娶了十位夫人。在袁世凯看来,或者在所有封建男人看来,有作为有本事的男人才三妻四妾,妻妾们相互之间争风吃醋是不应该的。

    袁世凯从小似乎特别受到女人的宠爱和青睐。袁世凯出生后生母刘氏奶水不足,刚巧叔父袁保庆的妻子牛氏生子夭折,而牛氏的奶水十分充足,所以袁世凯就由她哺乳,五岁时正式过继给袁保庆为子,得到了嗣母牛氏的溺爱。袁世凯既刁顽又聪敏,还能摆平牛氏与姨太太王氏之间的争风吃醋,所以无论是生母刘氏、嗣母牛氏或是庶母王氏、陈氏都喜爱他。袁世凯的继父袁保庆死于同治十二年,当时袁世凯十五岁正值少年,以后的生活都是与母亲们在一起。嗣母牛氏还生有两个女儿,就是袁世凯的两个姐姐,庶母王氏和陈氏共生了三个女儿,便成了袁世凯的三个妹妹,还有众多的女佣丫鬟,袁世凯仿佛是在粉脂堆里成长起来的贾宝玉。但与红楼贾宝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出走的结局完全不同,袁世凯在诸多的母亲教育中吸取养分和做人的道理,“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

    光绪二年(1876)袁世凯十七岁时完成了人生两件大事:秋天在老家河南参加乡试,名落孙山;年底,在老家河南成婚。以后陆续纳了九位如夫人,生了三十二位子女,上演了多少人间恩怨情仇的故事。

    在妻妾成群的封建家庭中,这些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夫与嫡妻如日月成为宇宙的主体,而众妾则谓之小星,只是日月的点缀。但是,袁世凯元配妻子于氏并没有如日如月的位置,正室的地位形同虚设。袁世凯在结婚的最初几年不顺,乡试落第,进京报捐功名不成,并且受到于氏以及家人的奚落,作为大男人的自尊因此受到很大的伤害。袁世凯对于氏也没有太多的感情寄托,可是“母以子贵”,于氏在1878年生下长子袁克定,长房长子的地位不可动摇。在袁世凯的大家庭里,等级观念极其森严,比如,袁家有一个拜祖宗堂,每逢过年或重大节日,如夫人不能穿红裙外褂,只能穿粉色的。所以如夫人们是最不愿意过年的,因为过年的时候,“嫡尊庶卑”的“妻妾之别”就一览无余,而且这个例是无人能破的。

    大夫人沈氏是袁世凯发迹前的红颜知己,沈氏不希望袁世凯整日沉湎于温柔乡而乐不思蜀,她期待袁世凯成为敢作敢为能担当的大丈夫。后来袁世凯离开沈氏投奔淮军统领吴长庆,开始了他的建功立业之路。沈氏自己出钱赎身,搬出妓院,等待袁世凯的功成名就。袁世凯对沈氏也是有情有义、有始有终,等到他在朝鲜站稳了脚,立即就把沈氏接到朝鲜,以大太太的身份出席社交场所,还把二子袁克文过继给她作嗣子。

    袁世凯是一个军人,具有独断、专制的一面,他有一套办法管理军队,也有一套办法管理封建的大家庭,驾驭有术。按照袁家家规:妻为管家主妇,妾无权参与,妻可管妾,妾待妻如尊长。在袁世凯的大家庭中,元配妻子于氏已经是位同虚设,实际上是大夫人沈氏和五夫人杨氏参与家庭的管理。这些如夫人们都按照先来后到的次序“编了号”,袁世凯在众如夫人们面前,制定了这样一个“治内”规定,当然也包括管理这些如夫人在内,这就是:后进门的如夫人一般要服从先进门的如夫人的管教。所有礼法仪节、起居言谈、忌讳等琐事,均由先进门的如夫人随时指点。大夫人对二、三、四如夫人进行管教;五夫人对六、八、九如夫人进行管教,五夫人杨氏后来又管理全家。袁世凯不仅让五夫人管理生活上的一切,还让她管理整个袁府,各房的佣人和丫头,袁世凯的众多儿女以及如夫人们,都得服从她的约束,袁世凯的图章也是由她保存着的。因此,袁家上上下下都对她既敬且畏。但是,袁世凯在钱财利益上则是公平分配。袁世凯也不轻易流露出他对任何一位如夫人的偏爱,比如,如果谁需要订制衣服、打造首饰,他给每人一份,一视同仁;月钱的数目,各房一律均等,谁也不能多拿。如果这些如夫人们犯了错,袁世凯除了当面训斥外,还要根据情节的轻重,停发一个月或数月的钱。在伺寝方面,袁世凯也不是像皇帝那样翻牌,而是一周一人轮值,从不冲突。

    袁世凯认为女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之根源,培养人才之基础”,他在直隶总督任内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女子教育机构,而在家里,他也请了女教师给自己的女儿和如夫人们上课,为此他还专门给每位如夫人起了一本正经的学名,比如,五夫人叫志学,六夫人叫勉学,八夫人叫潜学,九夫人叫勤学。女子识字和拥有自己的名字,而且这些名字都与学习有关,迎合时尚,看来是迈向现代和文明的一大步,虽然她们退回闺阁仍然是封建家庭的如夫人。1909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灃开缺回籍。在彰德府洹上村隐居的三年里,袁世凯像一个真正的地主老财,有时间也有闲心来经营这个大家庭,他让众多的太太们有事可干,发挥她们各自的厨艺和才艺,这样也就省下不少家事的摩擦和纠纷。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一文中描述了一幅其乐融融趣意盎然的家庭“和谐图”:袁世凯开辟了菜园、瓜园、果木园、桑园等各种园子,也饲养了家畜家禽,以备全家上下日常食用。他整修了一座花园,取名“养寿园”。还把洹水引进园里,开凿了一个大水池,池里种植了一些荷、菱之类,养殖了很多鱼,因为袁世凯喜欢吃二夫人做的熏鱼。在这个大水池内,还修了一座池心亭,必须坐船才能到达亭上。每年夏季或月圆的时候,袁世凯常和全家人划船过去,在那里吃饭赏月。

    1913年,袁世凯以“中华民国大总统”之身份,入住中南海,妻妾子女也一同迁入,深深地闭锁在中南海内。1915年底,袁世凯宣布成立“中华帝国”,实行帝制,并准备于1916年元旦登基,定年号为“洪宪”。袁世凯制定了宫廷礼仪,还有龙袍、凤袍、皇子服、皇女服、宫廷女宫服等各式吉服全部制成。袁世凯的正妻于氏当上了“皇后”,如夫人们,经“洪宪皇帝”册封,大、二、三、五,四位如夫人都为“妃”;六、八、九,三位如夫人都为“嫔”(四夫人、七夫人这时已故去)。显然,“妃”和“嫔”是两个等级,这让被称为“嫔”的三位如夫人大吵大闹,而此时的袁世凯已经疲惫不堪,长叹了一口气,说:“你们别闹啦!你们都要回彰德,等着送我的灵柩一块儿回去吧。”说完,就走回办公室去了,接着,没过几天,袁世凯便下令缓行帝制,撤销了大典筹备处。袁家的上上下下都好像做了一场梦。

    自1916年春节起,袁世凯身体日趋不佳,内外交困,身心交瘁。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仍然多由他最喜欢的大夫人和五夫人服侍。这一年6月6日,死于尿毒症。

    袁世凯死后,分家,袁家家眷移居到天津大营门袁家大院,和平共处,互不矛盾,每一位如夫人分得一栋楼,各立门户,各奔前程。这是一个很大的建筑群,里面有德式居住楼房、戏楼和档案馆,“文革”期间及以后,陆续被拆毁。

猜你喜欢
  • 土拨鼠哪里去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农村的居民们迎来了熟悉的声音。不,这可不是鸟鸣声,也不是虫鸣声,而是悦耳的土拨鼠叫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一直是村民们的好朋友,他们时常出现在农田和花园里,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愉悦。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土拨鼠们...
  • 我只要一个布娃娃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一个孤独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我,所以我的童年没有充满欢声笑语和温暖的家庭氛围。我对外界的拒绝和内心的空虚导致了我对友谊的渴望。有一天,我在市场上看到了一个精致的布娃娃,她有着金色的长发、明...
  • 天使的叩门声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漫天洁白。屋内的壁炉熊熊燃烧着,火焰舒展出温暖的光芒。老徐坐在沙发上,望着窗外的世界,沉浸在回忆之中。这是老徐退休后独自生活的小屋,屋内摆满了一生的痕迹。照片,信件,书籍。所有的一切都让他想起了那个...
  • 在圣诞节说我爱你圣诞节,是一个令人心情愉悦、充满温馨的节日。寒冷的冬天里,人们都穿上厚厚的外套,戴着围巾和手套,走在街上,享受着节日的氛围。街道两旁的商店橱窗装饰得五彩斑斓,各种各样的圣诞树和闪亮的彩灯勾勒出一个个令人陶醉的场景。在这个甜蜜...
  • 一位卑微的清洁女工和一块普通的肥皂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有一位名叫韦瑞的女工,她默默地忙碌着每一天的清洁工作。她身着一身蓝色制服,戴着帽子,手里拿着扫帚和抹布,经过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房间,将它们打扫得干干净净。韦瑞是一个平凡而卑微的人,生活中...
  • 卖豆子的人最快乐在一个小镇的集市上,有一个卖豆子的摊贩,他总是面带微笑地站在摊位前,出售各种颜色、形状和口感各异的豆子。他看上去总是那么开心,似乎从内心深处散发着幸福的气息。他是一个名叫张宇的豆子商人,也是这个小镇上最受欢迎的摊贩之一。张宇...
  • 用心体悟灵魂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起伏和困惑,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充满了挫折和艰辛。然而,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用心体悟灵魂,进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每个人的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指纹般独特。而对于灵魂进行体悟,首先需要我们停下...
  • 青年与老人青年与老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而又充满意义的存在。年轻的人和年长者之间的互动,既包含着经验的传承,又有着生命的延续。他们之间的交流可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理解历史和传统,同时也可以让老人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被尊重和传承。当年轻的...
  • 习惯人生人生就像一本书,而习惯则是书中的章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它们都塑造着我们的人生。习惯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习惯源于我们的行动重复和思维定势。当我们反复...
  • 明天谁来买单明天谁来买单?这是一个令人疑惑不解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备受争议。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生活中,这个问题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在经济领域,这个问题涉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