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蛋冰糖治疗季节性流感

    哮喘
    本病是一种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系疾患。此病以春秋二季的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每因气候骤变而诱发,以夜间和清晨居多,往往迁延难愈。病程越长,对患者机体的影响则越大。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罗汉果半个,柿饼2--3个,冰糖少许。将罗汉果洗净,与柿饼一起加清水二碗半煎至一碗半,加冰糖少许调味,去渣。1日分3次饮用。
    本方清热,去痰火,止咳喘。
    [方二]
    川贝母、生名膏、橘红茶30克,杏仁20克,前胡15克,生甘草10克,雪梨6个,冬瓜条100克,冰糖150克,白矾适量。先将石膏、杏仁、前胡:甘草共煎取汁的一小碗,待用;将冬瓜条切成黄豆大颗粒,贝母打碎,橘红研成粉,雪梨削皮捣烂调入白矾水,入冬瓜粒、冰糖、贝母、橘红粉,再倒入药汁,共盛一大碗内和匀。置于蒸锅中隔水蒸约50分钟,合成粘稠膏状即成,分次酌量食用。
    本方清热,止咳,平喘,适用于热性哮喘者。
    [方三]
    蚯蚓100克,桑白皮150克。将蚯蚓炒成焦黄色,共研成末,每服5克,日服2次,忌食辛辣食物。
    本方适用于痰黄而粘的哮喘者。
    [方四]
    薄荷15克,橘皮、紫苏各10克。一起煎汤服,1日2次;
    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
    [方五]
    杏仁、旋复花、款冬花各10克,粳米50克。
    前三味煎水去渣,人米煮粥,空腹食。
    [方六]
    干姜30克,淡豆豉15克,饴糖250克,植物油少许。干姜、淡豆豉同放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每30分钟取汁1次,取2次后合并,文火煎煮至浓,加饴糖调匀,继续煎熬至挑起糖浆成丝时停火,倒入涂有植物油之搪瓷盘内,摊平,稍凉后划成小块。每服3块,日3次。
    本方适用于肺寒咳喘。
    [方七]
    椒母若干。研粉,每次3克,装入胶囊,内服,每日3次。
    本方除痰平喘,适用于哮喘。
    [方八]
    炙麻黄9克,钩藤15克,葶苈子9克,乌梅6克,蝉衣9克,石韦30克,甘草3—15克。水煎服,日分2次服。
    本方为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朱秀峰方,适用于哮喘。
    [方九]
    糯米100克,冰糖少许。
    洗净糯米焖饭,或上笼蒸熟,另将冰糖整熬,浇在饭上,每日午餐温热服食,不可过量。
    本方适用于肺气虚弱所致急喘。
    [方十]
    水发白果150克,白糖100克,生粉25克。白果砸去外壳,放锅内加清水、碱适量;烧沸后,用竹帚刷去皮,挖去白果心,再放人碗内,加清水,上笼蒸熟,取出,锅内放白糖、白果,清水250克,武火烧沸;去浮汁,用生粉勾芡,倒入盘中,单食或佐餐。
    本方适用于肺气虚之喘证。
    [方十一]
    萝卜1000克,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各10克,白糖适量。萝卜、洗净,刮细丝,与四药同人锅中,加水煎煮半小时,滤出汤汁,另置小火煎熬至较稠时入白糖,待成膏状停火置冷,每次1--2匙,日3次沸水冲服。
    本方适用于中焦痰湿,食少,咳喘。
    [方十二]
    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冰糖少许。将薏苡仁煮粥,待半熟时,加入杏仁,文火煮至熟,加冰糖,早晚食用。
    本方适用于咳嗽痰多之喘症。
    [方十三]
    核桃肉500克,姜末0.5克,白糖120克,熟植物油1000克(实耗100克)甜面酱100克,碱25克。将核桃肉用碱水浸泡半小时后,浸水漂净,捞出沥干,置火烧至七成熟的油锅内不断炒动,至金黄色,浮出油面上捞出;锅底留油25克,加白糖70克,至溶化后,加入甜面酱,姜末翻炒,加水200克拌匀,倒人核桃肉,略炒离火,不断翻炒至冷却,入熟油翻炒,使汁浓缩,裹住核桃肉,佐餐服食,或作点心用。
    本方补肾纳气,适用于久喘,久嗽。
    [方十四]
    粳米100克,灵芝、核桃仁各20克,精盐2克。将灵芝洗净切成3块,米洗净,核桃仁用开水泡10分钟,剥去种衣;砂锅置火上,注入清水1000毫升,下米、灵芝、核桃仁,烧开后,小火煮至米汤烂稠,表面浮有粥油时,放入精盐调味。
    本方适用于肺肾虚之咳喘。
    [方十五]
    墨鱼骨(海鳔硝)150克,红糖少许。将黑鱼骨晒干,用小刀刮成粉末,每次15克,用红糖拌吃,早晚各1次。
    本方适用于哮喘、气促证。
    [方十六]
    鲤鱼1条,糯米200克。将鲤鱼去鳞,纸裹炮熟,去刺研末,同糯米煮粥,空腹食之。
    本方适用于咳嗽气喘。
    [方十七]
    炙麻黄、杏仁各10克,化橘红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莱菔子各10克,白芥子、茶叶、诃子各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情较重者;每日1.5剂,日服3次。
    本方为著名老中医焦树德治疗哮喘经验方,适用于肺脾两虚所致哮喘。
    [方十八]
    麻黄、桂枝、半夏各9克,细辛6克,五味子9克,干姜6克,白芍9克,甘草6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喘息不能平卧者。
    [方十九]
    射干、麻黄、半夏、紫菀各9克,细辛3克,生姜9克。
    水煎服,1剂1天内分2次服完。
    本方散寒平喘,适用于喉间哮鸣音重,但咳嗽痰不甚多而痰出不爽的。
    [方二十]
    蜜麻黄6克,苦杏仁9克,炙甘草3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葶苈子(布包)、蜜款冬各6克,蜜橘红5克,茯苓10克,清半夏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名为止咳定喘汤,为著名中医俞慎初方,适用于风寒哮喘。
    [方二十一]
    熟地30克,淫羊藿20克,当归10克,麻黄6克,紫石英30克,肉桂3克,白芥子6克,鹿角片20克,五味子4克,桃仁10克,皂角3克。日1剂,水煎分温2服。
    本方为阳和平喘汤,为胡翘武主任医师方。
    [方二十二]
    (1)咳喘饮:冬瓜仁、苇茎各15克,杏仁10克,炙麻黄9克,甘草6克,前胡、百部、浙贝各10克,瓜蒌15克,炙杷叶10克,双花12克,公英15克。
    (2)咳喘膏:细辛3克,白芥子5克,麻黄9克,杏仁10克,沉香5克,胆南星6克,川贝、白前各10克,白果9克,双花12克,连翘10克,仙鹤草12克,紫菀、苏子、五味子各10克等,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软膏,贴肺俞、心俞、膈俞三对穴位,每天贴1次,每次8—10小时。
    咳喘饮水煎温眼,每天1剂,头煎与二煎共取药汁300毫升,和匀,分2口3次温服。咳喘膏贴用法详前。
    本方为江苏著名中医陈鼎祺验方。功能宜肺、清热、止咳、化痰、平喘,临床上用来主治:咳嗽,如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呈白稀或粘及黄粘痰,含肺部感染。哮喘,如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含咳血痰。肺痈,即肺
    脓肿。肺瘘,病久咳喘,由肺气不宣,影响至肾,而肾不纳气。肺气肿、早期肺心病等咳喘症。
    若发热,痰黄者,加鱼腥草30克,黄苓10克,大青叶15克,连翘10克,胆星6克。若口渴痰粘者,有阴虚证候,宜加玉竹、天花粉各15克,天麦冬各10克。喘重者加沉香粉3克(冲服)、白果9克,苏子、莱菔子、五味子各10克。咽喉红肿者,加射干、牛蒡子、黄芩各10克,板蓝根15克,山豆根9克。若恶寒,遇冷咳喘加重,咯白稀寒痰者,加细辛3克,桂枝9克,干姜6克,姜半夏10克。若咳血或痰中带血丝者,加仙鹤草、茅根、生侧柏各15克,三七粉3克(冲服)。
    [方二十三]
    苏子、地龙、前胡各15克,麻黄5克,川芎15克,射干、黄芩各10克,苦参5克,白鲜皮、刘寄奴各10克。两日1剂。水煎2次,煎出液总量约300毫升(5岁量),分6次温服,每日3次,每次50毫升。
    本方为辽宁著名中医王烈验方。功能止哮平喘,活血化瘀,可用治哮喘。
    本方性偏凉,用于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热哮。包括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症见咳嗽气促、喉间哮鸣显著,甚则呼吸困难,喘憋,烦躁不得卧,双肺满布哮鸣音。咽红、舌红、苔黄、溲赤、便秘。
    喘甚者重用苏子加马兜铃,哮重者重用地龙,痰盛者加瓜蒌、葶苈子、胆南星祛疾平喘,久哮多瘀重用桃仁,喘憋伴便秘,轻者用莱菔子以降气豁痰、消导通便,稍重者加枳实,干结者加番泻叶以盛者下之,清大肠而泻肺止喘。
    [方二十四]
    生鸡脯肉150克,发好的净海蜇头丝300克,鸡蛋清半个,香菜梗15克,精盐、味精、醋、胡椒粉、麻油、花椒水、葱、姜、蒜、生油、水淀粉。
    把鸡脯肉切成细丝,放入碗内,加鸡蛋清,水淀粉,用手抓匀;香菜梗切成段,葱、姜切成细丝,蒜切成片。锅内放人生油,烧到四五成热时,放入鸡丝,用筷子划开,熟时出锅。海蜇用热水烫一下沥干水。锅内放入少量生油,烧热时用蒜炸锅,烹入酷,添鸡汤,把鸡丝、蜇头放入锅内,加上精盐、味精、花椒水、胡椒粉、葱丝、姜丝、香菜梗,汤开时撇去浮沫,点上麻油,出锅盛碗即成。本菜肴在正餐时用,每天一次。
    海蜇性味咸平,具有清热化痰,软坚消积、润肠通便的作用。配以甘温,补气益中的鸡肉,其作用特点在于“宣气、化痰、消积、行食而不伤正,补虚扶正又不碍祛邪。”有攻补兼施的疗效。可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或高血压、痰饮、带下等症。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 鲜牡蛎250克。将其洗净,用黄酒、食盐、葱姜腌泡半小时后,取出,人火上烤熟,即可。佐餐食用。牡蛎的保健作用古已载之。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一书就记载:牡蛎“气味甘温无毒。煮食,治虚损,调中……炙食甚美,令人细肌肤,美颜色。”日本古书也记载牡...
  • 猪皮500克,黄酒、大蒜、生姜、酱油、食盐皆适量。猪皮去毛,洗净,切成长条,放人锅内,加适量清水、葱、姜、黄酒,以小火煨炖肉皮将熟时加食盐、酱油、待肉皮熟烂,汁液粘稠时即可停火,倒人碗内,冷藏备用。佐餐用。猪皮味甘性寒,养阴清热,传统用于...
  • 大猪蹄1个,松子仁、核桃仁各30克。猪蹄去净毛,人锅煮至半熟,去骨取皮,皮内装上核桃仁、松子仁及零星碎肉皮筋,卷好,外用线扎紧,再煮至烂熟时取出,待冷切片,装入盘中,佐餐食用。据古书记载,本方中三味原料皆有滑润肌肤的作用。猪蹄养阴血,“滋...
  • 藕适量,粳米二两,砂糖少许。将藕洗净,切成薄片,同粳米、砂糖同入砂锅内煮成稀粥。本方健脾、开胃、益血、止泻,适用于食欲不佳,大便溏薄,热病后口干烦渴。...
  • (一)组方:干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红糖50克。枣洗净泡发,花生略煮后取花生衣,将枣与花生衣同放人煮花生的水中,加冷水适量,文火煮半小时,捞出花生衣,人红糖,溶化后收汁,作点心服用。功效:本方益气养血,适用于血虚证。(二)组方:鲜乌贼...
  • 血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它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骨,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使目能视、脚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神志清晰、精力充沛,这些都是血的功能。若血虚,不能营养人体,则面色无华、视力减弱、模糊、眼球干涩、关节活动不灵、四肢...
  • 气血双补方气血双补方是指既能补血,又能补气,适用于气血皆不足之证。也就是说,临床上既有气不够用而出现的短气、乏力、不耐疲劳、倦怠之气虚证,又有血不足而出现的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失眠、健忘等血虚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气血双补方,...
  • 补气方俗话说:人活着就是一口气。民间人们检查——个人是死是活,通常摸一摸这个人还有没有气,可见,气对于人体是多么重要。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祖国医学认为:人身三宝精、气、神。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它充满全身,运行不息...
  • 猪里脊、粳米各50克,花椒、食盐、茴香、香油皆适量。将里脊肉洗净,剁成肉末,入食盐、花椒、茴香、香油调拌,待用;粳米煮粥,粥将成时放入上述原料,再煮至肉熟米烂;每日2次。猪里脊即猪脊背上的瘦肉,结缔组织较少,质地细嫩柔软,无腥臊异味,入馔效...
  • 补血方血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它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骨,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使目能视、脚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神志清晰、精力充沛,这些都是血的功能。若血虚,不能营养人体,则面色无华、视力减弱、模糊、眼球干涩、关节活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