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词
处方(一)【辨证】心脾气虚。【治法】益气养心,健脾固涩。【方名】断遗汤。【组成】人参30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医学集成》卷三。中药处方(二)【辨证】脾肾两虚,阴分不足。【治法】益肾健脾。【方名】培土养阴汤。【组成】制首乌9克,丹参3克,白扁豆3克,谷芽3克,白芍2.4克,车前子2.4克,莲子肉4.5克,猪腰1具,芡实3克,莲须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不居集·上集》卷十。中药处方(三)【辨证】心火上炎,心包火动。【治法】益气养阴,清心止遗。【方名】消炎汤。【组成】山药30克,芡实30克,麦冬30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丹参9克,莲心6克,天冬3克,五味子1.5克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医学集成》卷三。中药处方(四)【辨证】心肾不交,心阴不足,虚火上炎。【治法】养阴泄火,交通心肾。【方名】心肾两交汤。【组成】熟地30克,麦冬30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黄连1.5克,肉桂0.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医学碎金录》。中药处方(五)【辨证】肝气郁结。【治法】疏肝润木,清热止遗。【方名】润木汤。【组成】当归30克,白芍30克,焦白术30克,茯苓15克,金樱子15克,菊花9克,炒栀子6克,五味子3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医学集成》卷三。中药处方(六)【辨证】肾阴不足。【治法】滋阴补肾,涩精止遗。【方名】挽流汤。【组成】熟地60克,山药30克,白术30克,泽泻9克,玄参30克,北五味子6克,山茱萸15克。【用法】水煎服。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处方(一)
【辨证】心脾气虚。
【治法】益气养心,健脾固涩。
【方名】断遗汤。
【组成】人参30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集成》卷三。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肾两虚,阴分不足。
【治法】益肾健脾。
【方名】培土养阴汤。
【组成】制首乌9克,丹参3克,白扁豆3克,谷芽3克,白芍2.4克,车前子2.4克,莲子肉4.5克,猪腰1具,芡实3克,莲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不居集·上集》卷十。
中药处方(三)
【辨证】心火上炎,心包火动。
【治法】益气养阴,清心止遗。
【方名】消炎汤。
【组成】山药30克,芡实30克,麦冬30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丹参9克,莲心6克,天冬3克,五味子1.5克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集成》卷三。
中药处方(四)
【辨证】心肾不交,心阴不足,虚火上炎。
【治法】养阴泄火,交通心肾。
【方名】心肾两交汤。
【组成】熟地30克,麦冬30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黄连1.5克,肉桂0.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碎金录》。
中药处方(五)
【辨证】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润木,清热止遗。
【方名】润木汤。
【组成】当归30克,白芍30克,焦白术30克,茯苓15克,金樱子15克,菊花9克,炒栀子6克,五味子3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集成》卷三。
中药处方(六)
【辨证】肾阴不足。
【治法】滋阴补肾,涩精止遗。
【方名】挽流汤。
【组成】熟地60克,山药30克,白术30克,泽泻9克,玄参30克,北五味子6克,山茱萸15克。
【用法】水煎服。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