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偏方之骨折

    骨折方1〔组成〕大白背适量。〔用法〕将大白背全草切碎晒干,打粉备用。先对患肢进行手法固定,根据患部的大小取适量药粉和三花酒放入小锅内拌湿为度,然后在火上加热至粉散开不成团,待稍冷后敷患处并用绷带包扎固定。每日1次,一般用药15天左右。方2〔组成〕鲜小叶买麻藤叶适量。〔用法〕将药捣烂后加适量米酒炒至七八成熟,趁热外敷于复位后的骨折处局部包扎,以小夹板固定,每天换药1次。方3〔组成〕大叶骨碎补、榔榆根皮各适量。〔用法〕同捣烂,加面粉调成糊状,复位后敷患处,2~3日换药1次。〔附注〕此方亦可用于关节脱位。方4〔组成〕鲜及己根适量,食盐少许。〔用法〕共捣烂,烘热敷。另取及己根0.5g,水煎冲酒服。〔附注〕此方亦可用于跌伤、扭伤。方5〔组成〕鲜毛花杨桃叶、韭菜根各适量,白酒糟适量。〔用法〕前2味洗净,合白酒糟捣烂敷。方6〔组成〕长叶铁角蕨适量。〔用法〕捣成绒状,待骨折复位后包在患处。方7〔组成〕鲜水蜈蚣适量。〔用法〕洗净,捣绒包患处,每天换药2次。〔附注〕此方亦可用于刀伤。方8〔组成〕■芝根皮15g,细辛15g,糯米饭适量。〔用法〕共捣烂敷。〔附注〕此方亦可用于扭伤。方9〔组成〕鲜杉根、茎皮适量。〔用法〕洗净,捣烂,绞汁约20tn1,调开水或黄酒服,渣和酒糟共捣烂,温敷患处。〔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关节炎、跌打损伤、脱位。方10〔组成〕鲜杨梅根皮、鲜羊角藤根各适量。〔用法〕捣烂敷。方11〔组成〕鲜赤车适量,生栀子12g,糯米饭、米酒各少许。〔用法〕同捣烂,加热敷。〔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打损伤。方12〔组成〕罗汉松根二层皮适量。〔用法〕研末,用水调成膏状,于复位后敷患处,用夹板固定。方13〔组成〕草珊瑚根15~30g。〔用法〕酒、水炖服。外用鲜叶捣烂,以酒炒敷。〔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打损伤。方14〔组成〕地骨皮、水冬瓜各适量。〔用法〕兑甜酒捣敷,小夹板固定。方15〔组成〕狭叶崖爬藤、叶上花(喜马拉雅青英叶)、三条筋、藤杜仲各适量。〔用法〕洗净,捣烂,整复后敷患处。〔附注〕此方用于闭合性骨折。方16〔组成〕五香血藤21g,臭草24g,百蕊草9g,珍珠菜9g,B木根皮9g。〔用法〕加糖、酒各适量,煎水内服,每日1剂。首剂加广三七3g、土鳖虫3个研粉冲服。另用上药加酒适量,共捣绒,按常规处理后外敷,小夹板固定,隔日换药1次。方17〔组成〕小药木(老鼠矢)根皮及树皮鲜品适量。〔用法〕骨折复位,用小夹板固定后,用上药捣敷伤口。方18〔组成〕陆英根、接骨木根皮、狗筋蔓根、糯米藤根鲜品各等分。〔用法〕捣烂,加白酒炒热,敷伤处(骨伤复位、包扎固定),每2天换药1次。方19〔组成〕佛骨草30%,韭菜根30%,红梅消20%,刺三加10%,土一技蒿10%。〔用法〕共捣烂,炒热加酒适量,患骨复位后,夹板固定,敷药包扎,第一次48小时换药,以后每天换药1次。方20〔组成〕费菜20%,韭菜根30%,茅莓嫩叶20%,鱼香菜20%,土一枝蒿10%。〔用法〕取上药共捣烂,患骨整复后用小夹板固定,敷药包扎,3天换药,以后日换1次。方21〔组成〕鲜乌蔹莓2500g,酒糟30~120g。〔用法〕上药捣烂与酒糟拌匀(勿用铁器),患骨整复后,用药包扎,小夹板固定。一般首次1周后换药,以后2天换药1次。另配合活血散瘀、消肿镇痛的药物如大血藤、生杜仲、杜衡、钩藤、铁筷子、小远志、滇杠柳、八角莲、马兜铃等,制成药酒,每次服15g,每日服2~3次。
    方22
    〔组成〕水冬瓜、地骨皮适量。
    〔用法〕先用三颗针、独脚莲、龙胆草煎水洗伤口,上二药兑甜酒捣烂,
    在复位后敷药,用小夹板固定。
    方23
    〔组成〕及己2500g,大、小常山各2500g,长毛秋葵2500g,大血藤5000s,
    滇杠柳5000g,水冬瓜叶和根5000g,陆英5000g,三角枫5000g,岩豇豆根
    1000g,糯草1000g。
    〔用法〕上药阴干,加水30kg,煎熬,去渣后加酒精60g,再熬成流浸
    膏。骨折复位后,用纱布棉垫浸湿药膏敷患处,小夹板固定。
    方24
    〔组成〕槐木根皮10g,百蕊草10g,珍珠菜10g,五香血藤21g,陆英
    12g。
    〔用法〕捣烂外敷并煎水内服。
    方25
    〔组成〕七角风(短梗大参)根适量。
    〔用法〕先正骨,再用七角风根捣绒敷患处。另用根9~15g,蒸酒服,
    1日2次。
    方26
    〔组成〕鲜接骨金粟兰适量。
    〔用法〕捣烂,酒炒敷患处;或用根15~30g,浸酒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方27
    〔组成〕大乌泡根、野葡萄根皮、百尾参各等量。
    〔用法〕共捣烂,加酒炒热,先用手法将骨折复位,然后包上药,再上
    夹板,1日1换。用量视患处面积而定。
    〔附注〕此方用于骨折未破皮者。
    方28
    〔组成〕大麻药根粉适量。
    〔用法〕用三棱针刺破皮肤(开放性骨折不需刺破),取大麻药根粉用
    酒调后外敷。
    方29
    〔组成〕四川大金钱草、二郎箭、见血飞、大血藤皮各适量。
    〔用法〕研末,调麻油包患处。
    方30
    〔组成〕大茶药根240g,生鸡仔1只(约重300g,不去毛脏)。
    〔用法〕共同捣烂外贴伤处(先将骨折以手法复位),外加树皮和绷带
    固定,大约敷1小时除去。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 方名:柴黄汤【功能主治】功能斡旋肝胆,交通阴阳。主治经前期综合征。【处方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党参12克、白术8克、姜半夏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在本征出现前1-2天开始服药至月经来潮。【辨证加减】乳胀胁痛加川楝子10克、白芍15克、...
  • 方名:妇宁方【功能主治】功能疏肝理气。主治经前乳胀。【处方组成】柴胡8克、薄荷6克、当归10克、枳壳12克、广木香10克、丹皮10克、牛膝20克、杭白芍12克、香附10克、郁金12克、山栀10克、王不留行10克,水煎服。将桔叶、路路通、山楂...
  • 方名:唐氏疏解方【功能主治】功能疏肝解郁,清泄心肝,健脾分运,涤痰宣窍,调理冲脉,主治经前期综合征。【处方组成】(1)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12克、夏枯草12克、苏罗子12克、露蜂房12克、广郁金9克、香附0克、川楝子12克、留行子12克...
  • (1)简便方选①香附15克,川芎12克。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②鸡血藤、当归各15克,桂枝、小茴香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血虚有寒者)。③生地15克,丹皮12克,赤芍、川芎、黄芩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瘀热内结者)。④艾叶、益母草各1...
  •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胆火郁。【治法】清肝泻火,活血调经。【方名】达气养营汤。【组成】人参3克,黄连3克,当归身9克,白芍9克,川芎4.5克,木香3克,白豆蔻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陆氏三世医验》卷五。 中...
  • 经行呕吐的治疗偏方(一)【辨证】胃热上冲。【治法】清热利水,理气和胃。【方名】山栀汤。【组成】山栀4.5克,木通4.5克,黄芩3克,白术6克,陈皮6克,甘草0.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妇科玉尺》卷一。图片1...
  • 中药处方(一) 【辨证】胃寒停饮。【治法】温胃燥湿,行气止呕。【方名】九仙夺命丹。【组成】豆豉3克,木香3克,陈皮3克,山楂3克,草果1个,枳壳(麸炒)9克,茯苓9克,姜制厚朴9克,苍术9克。【用法】上为末,姜汤调下6克,每日2次。【出处...
  • 中药处方(一)【辨证】气血虚有滞。【治法】温经活血,消滞止痛。【方名】起痛汤。【组成】当归6克,甘草1克,白术2.4克,牛膝2.4克,独活2.4克,肉桂2.4克,韭白8根,生姜3片。【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嵩崖尊生全书...
  • 桃仁牛血汤桃仁10克~12克,鲜牛血(已凝固)200克,食盐少许。将牛血切块,与桃仁加清水适量煲汤,食时加食盐少许调味。具有破瘀行血、理血通经、美肤益颜功效。适用于闭经、血燥、便秘等症。木耳胡桃糖黑木耳120克,胡桃仁120克,红糖200克...
  •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失去正常规律性,其特征是:(1)经期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为月经先期或后期;(2)月经周期或前或后没有规律为月经先后不定期;(3)月经量或多或少为月经过多或过多少;(4)色、质改变异常与经期、经量异常同时发生。推荐食方如下: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