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类谚语-天气谚语

    自然类谚语:

    1.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2.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3.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4.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5.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6.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7.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8.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9.云下山,地不干。

    10.云绞云,雨淋淋。

    11.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12.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13.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14.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15.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16.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17.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18.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19.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20.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21.东风急,备斗笠。

    22.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23.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24.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25.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26.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27.星星密,雨滴滴。

    28.星星稀,好天气。

    29.星星明,来日晴。

    30.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31.咸物返潮天将雨。

    32.柱石脚下潮有雨。

    33.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34.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云下山,地不干。

    35.云绞云,雨淋淋。

    36.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37.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38.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39.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40.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猜你喜欢
  • 小暑谚语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
  • 夏至谚语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北方)冬至饺子夏至面(山东)夏至馄饨免疰夏"(武进)吃 了夏至面,一天长一线(河北)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 (北方)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鄂、湘、桂)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辽、闽、...
  • 芒种谚语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阳到达黄径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
  • 小满谚语小满(grain buds)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未满,还有...
  • 立夏谚语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
  • 谷雨谚语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风生火龙(红蜘蛛)雾生疸(锈病)。连续阴雨不停,小麦易生锈病。锄麦地皮干,麦...
  • 清明谚语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清明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按现行公历,目前清明节位于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
  • 春分谚语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
  • 惊蛰谚语惊蛰,古称启蛰”,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 。在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时...
  • 雨水谚语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