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词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近义词: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反义词:道听途说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1、早就听说阿里山风光明媚,这次前去游览,果然百闻不如一见,不虚此行。
2、早就听说大峡谷的美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美西之行使我开了眼界。
3、百闻不如一见,以前常听说澳洲大堡礁的海底景色如何美不胜收,这次前来浮潜,果然名不虚传!
4、少林功夫如此精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5、读了李白的诗后,再亲临长江三峡感受轻舟已过万重山,真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
6、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
7、这位老学者大名鼎鼎,百闻不如一见,今日听他一场讲座,果然名不虚传。
8、有句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9、今天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特别,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10、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有时文字描述,还不及一帧历史照片所蕴藏的丰富内容。
扩充阅读:百发百中的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多;闻:听见。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他很熟悉汉初西北疆的匈奴和西羌族的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的攻扰,勇敢善战,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后,封为营平侯。
公元63年西北羌族各部落奴隶主头子会盟,联合发兵进攻汉朝。宣帝先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义渠,部族名,当作姓用;安国,名)去征讨,结果被打得大败,一口气逃到今居(今甘肃平凉西北),再派人向朝廷讨救兵。
汉宣帝经过与大臣商量,觉得在将军中只有赵充国最熟悉西羌的情况,可是他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出征打仗吗?于是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去征求赵充国的意见,看这次出征派谁去最好。赵充国自告奋勇地说:要平定西羌,我这个老头子就适合。
宣帝同意了,便问他:老将军这次出征,你准备带多少人马,怎样去征服西羌?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喻(音y于)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说:听说百遍不如亲自去看一看。打仗用兵,很难在遥远的地方作出估计。我到了金城,侦察了解了情况后,才能够制订出作战的计划。赵充国到了金城,西羌人天天都来挑战。赵充国吩咐将士们坚守营地,不许出战。经过充分的了解后,赵充国就先后四次上书宣帝,报告了自己征服西羌准备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屯田防守,一是着重劝化。对不听劝化的顽固头子,就抓住时机狠狠打击。前三次上书,汉宣帝召集群臣研究,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赞同,并指责赵充国迟迟不进兵,催促他发兵进攻。后来,汉宣帝经过再三思考,又觉得赵充国讲的确有些道理,就把派去征讨的各路骑兵撤回来,只留下赵充国在那里屯田防守,开展各种工作,主要用教育、劝化的办法,去征服西羌。这么一来,果然很有效,西羌那边很快就安定下来了。后来,人们便把百闻不如一见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即便听人说一百遍,也不如亲自看一看,了解情况处理问题要多作实地调查研究。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近义词: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反义词:道听途说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1、早就听说阿里山风光明媚,这次前去游览,果然百闻不如一见,不虚此行。
2、早就听说大峡谷的美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美西之行使我开了眼界。
3、百闻不如一见,以前常听说澳洲大堡礁的海底景色如何美不胜收,这次前来浮潜,果然名不虚传!
4、少林功夫如此精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5、读了李白的诗后,再亲临长江三峡感受轻舟已过万重山,真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
6、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
7、这位老学者大名鼎鼎,百闻不如一见,今日听他一场讲座,果然名不虚传。
8、有句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9、今天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特别,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10、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有时文字描述,还不及一帧历史照片所蕴藏的丰富内容。
扩充阅读:百发百中的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多;闻:听见。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他很熟悉汉初西北疆的匈奴和西羌族的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的攻扰,勇敢善战,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后,封为营平侯。
公元63年西北羌族各部落奴隶主头子会盟,联合发兵进攻汉朝。宣帝先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义渠,部族名,当作姓用;安国,名)去征讨,结果被打得大败,一口气逃到今居(今甘肃平凉西北),再派人向朝廷讨救兵。
汉宣帝经过与大臣商量,觉得在将军中只有赵充国最熟悉西羌的情况,可是他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出征打仗吗?于是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去征求赵充国的意见,看这次出征派谁去最好。赵充国自告奋勇地说:要平定西羌,我这个老头子就适合。
宣帝同意了,便问他:老将军这次出征,你准备带多少人马,怎样去征服西羌?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喻(音y于)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说:听说百遍不如亲自去看一看。打仗用兵,很难在遥远的地方作出估计。我到了金城,侦察了解了情况后,才能够制订出作战的计划。赵充国到了金城,西羌人天天都来挑战。赵充国吩咐将士们坚守营地,不许出战。经过充分的了解后,赵充国就先后四次上书宣帝,报告了自己征服西羌准备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屯田防守,一是着重劝化。对不听劝化的顽固头子,就抓住时机狠狠打击。前三次上书,汉宣帝召集群臣研究,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赞同,并指责赵充国迟迟不进兵,催促他发兵进攻。后来,汉宣帝经过再三思考,又觉得赵充国讲的确有些道理,就把派去征讨的各路骑兵撤回来,只留下赵充国在那里屯田防守,开展各种工作,主要用教育、劝化的办法,去征服西羌。这么一来,果然很有效,西羌那边很快就安定下来了。后来,人们便把百闻不如一见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即便听人说一百遍,也不如亲自看一看,了解情况处理问题要多作实地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