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词
抱薪救火的意思: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祸患扩大。也作抱薪就焚、抱薪趋火。
近义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抱薪救火造句:
1,为了把经济搞上去,就毁林开荒,这无疑于是抱薪救火。
2,他都出错了,你还激励他?我不赞成这种抱薪救火的教导方法。
3,破委批驳金钱外交就犹如抱薪救火,对方有所仗恃,当然予取予求了。
4,对方需索无度,假如一味应了他,那我们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5,上个月他因缺课,测验不合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舞蹈,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6,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7,老王是个赌徒,每次输钱他老是又想戒赌,可又想把以前的赢回来,这岂非不是抱薪救火吗?
8,清政府对外政策太软弱,一味地割地赔款无异是抱薪救火,只有招来更多外力的欺负。
扩充阅读:抱薪救火的故事
股市都已崩盘了,剖析师还在劝投资人持续加码,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薪:柴禾。战国时期,七雄鼎立。魏国地处中原,背靠秦国,成了各国诸侯霸主要想统一和兼并别国的必争之地。后来,秦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自秦昭王起就采用魏国人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地攻打邻国。公元前275年秦国军队一直打到魏国的都城大梁城下,魏王被迫献出一些土地请求讲和。公元前273年,秦国再次向魏国进兵。魏国将军段干子被打怕了,不敢抵抗,就建议魏王再把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割让给秦国求和。这时候,正好合纵抗秦的倡导者苏秦的弟弟苏代在魏国,他向魏王进谏说,段干子割地求和的建议,是一个亡国的坏主意。如果魏国老是把土地割出去,秦国的胃口会越吃越大,这样一来,魏国离灭亡的日子就会不远了。接着苏代又打了个比喻: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思说,割地给秦国求和,就好象抱了柴草去救火,柴没有烧完,火是不会灭的。魏王没听苏代的劝告,还是决定将南阳地区割让给秦国求和,结束了这场战事。但是秦国得了南阳,也并没有因此真的罢手,在其后的近四十年间,仍不断地强占魏国的土地。到公元前225年,魏国终于为秦所灭。
后来人们就以抱薪救火这个成语,来比喻用错误的办法去消灭灾祸,结果只会使灾祸越来越大。
抱薪救火的意思: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祸患扩大。也作抱薪就焚、抱薪趋火。
近义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抱薪救火造句:
1,为了把经济搞上去,就毁林开荒,这无疑于是抱薪救火。
2,他都出错了,你还激励他?我不赞成这种抱薪救火的教导方法。
3,破委批驳金钱外交就犹如抱薪救火,对方有所仗恃,当然予取予求了。
4,对方需索无度,假如一味应了他,那我们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5,上个月他因缺课,测验不合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舞蹈,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6,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7,老王是个赌徒,每次输钱他老是又想戒赌,可又想把以前的赢回来,这岂非不是抱薪救火吗?
8,清政府对外政策太软弱,一味地割地赔款无异是抱薪救火,只有招来更多外力的欺负。
扩充阅读:抱薪救火的故事
股市都已崩盘了,剖析师还在劝投资人持续加码,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薪:柴禾。战国时期,七雄鼎立。魏国地处中原,背靠秦国,成了各国诸侯霸主要想统一和兼并别国的必争之地。后来,秦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自秦昭王起就采用魏国人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地攻打邻国。公元前275年秦国军队一直打到魏国的都城大梁城下,魏王被迫献出一些土地请求讲和。公元前273年,秦国再次向魏国进兵。魏国将军段干子被打怕了,不敢抵抗,就建议魏王再把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割让给秦国求和。这时候,正好合纵抗秦的倡导者苏秦的弟弟苏代在魏国,他向魏王进谏说,段干子割地求和的建议,是一个亡国的坏主意。如果魏国老是把土地割出去,秦国的胃口会越吃越大,这样一来,魏国离灭亡的日子就会不远了。接着苏代又打了个比喻: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思说,割地给秦国求和,就好象抱了柴草去救火,柴没有烧完,火是不会灭的。魏王没听苏代的劝告,还是决定将南阳地区割让给秦国求和,结束了这场战事。但是秦国得了南阳,也并没有因此真的罢手,在其后的近四十年间,仍不断地强占魏国的土地。到公元前225年,魏国终于为秦所灭。
后来人们就以抱薪救火这个成语,来比喻用错误的办法去消灭灾祸,结果只会使灾祸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