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词
鼎足之势解释: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近义词:三足鼎立三分鼎足鼎足而立相似词:鼎足三足鼎立鼎足三分鼎足而立扛鼎之作之势掎角之势立足之地
1、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2、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已形成。
3、周灭之前,中国已为南北对峙,而王氏以周之灭与鼎足之势有关,其意不能详知。
4、赤壁之战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
5、至於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尔乎?
6、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7、魏与吴、蜀已成鼎足之势,汝累次入寇,何也?
8、三大圣地围着洛城,成鼎足之势而立,而且相隔甚远,所以在路上就耗费了不少时间。
31、说着,他从怀中拿出一封信,交给韩广,韩广半信半疑,打开羊皮,上面果然印着陈胜的王印,并且写明,希望韩广自立燕地,牵制武臣,形成鼎足之势,不可有负等语。
32、再看苗民其他部,一左一右与程鼎足之势。
33、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
34、《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35、因为这座建筑足足有五层高,在城中与其他三座建筑形成鼎足之势。
36、占了扶风之后,白起又用了两天时间,攻下了武功,杀了县令,这样一来,三县呈鼎足之势,白起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37、夏国拥兵自固,占据夏、银、甘、凉十数州,地接黄河、玉门,控大漠、萧关,与宋朝、契丹呈鼎足之势。
38、终于,四人呈鼎足之势托着天云,然而丝毫不可挡的强力直接将四人深陷于地,周围地上更是出现了道道裂痕,最后终究化作一块块碎石残碣。
鼎足之势解释: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近义词:三足鼎立三分鼎足鼎足而立相似词:鼎足三足鼎立鼎足三分鼎足而立扛鼎之作之势掎角之势立足之地
1、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2、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已形成。
3、周灭之前,中国已为南北对峙,而王氏以周之灭与鼎足之势有关,其意不能详知。
4、赤壁之战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
5、至於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尔乎?
6、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7、魏与吴、蜀已成鼎足之势,汝累次入寇,何也?
8、三大圣地围着洛城,成鼎足之势而立,而且相隔甚远,所以在路上就耗费了不少时间。
31、说着,他从怀中拿出一封信,交给韩广,韩广半信半疑,打开羊皮,上面果然印着陈胜的王印,并且写明,希望韩广自立燕地,牵制武臣,形成鼎足之势,不可有负等语。
32、再看苗民其他部,一左一右与程鼎足之势。
33、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
34、《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35、因为这座建筑足足有五层高,在城中与其他三座建筑形成鼎足之势。
36、占了扶风之后,白起又用了两天时间,攻下了武功,杀了县令,这样一来,三县呈鼎足之势,白起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37、夏国拥兵自固,占据夏、银、甘、凉十数州,地接黄河、玉门,控大漠、萧关,与宋朝、契丹呈鼎足之势。
38、终于,四人呈鼎足之势托着天云,然而丝毫不可挡的强力直接将四人深陷于地,周围地上更是出现了道道裂痕,最后终究化作一块块碎石残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