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命造句

    1、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2、汪精卫、胡汉民等也连发六电,催蒋南归,然而蒋仍在老家溪口住了两个多礼拜,直到1924年1月16日才回到广州报命,并被委派为军官学校筹备委员长。

    3、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筰、昆明,还报命。

    4、总督可借宪报命令修订本条例任何附表.

    5、同字友“韵语报命”,情深义重。

    6、雪山有鸟,名曰共命,一身两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

    7、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发文,通报命名2014年度公路水运建设平安工程项目,宁绩高速名列其中。

    8、马超俊接信后,即返轮赴武昌报命。

    9、茂元同志属画,久未报命今晨率成即希正之。

    10、因为祖父的建议,他“勉思所以报命”,把它们当作随笔写,或长或短,每写了一二十则,便送来给祖父看,让祖父提意见。

    11、王世襄不负朱启钤老人“愿见其成”的嘱托,但在当时政治氛围中公开出版无望,为了向年已88岁的朱老报命,他准备自费刻蜡版油印。

    12、他在返回报命的半路上得知耿京被叛逆张安国杀害,立即率领五十余人的精兵小分队,长驱折返山东,实施一场精彩的奇袭。

    13、炯明到汕,措施未定,心力交瘁,务请设法筹措,斟酌拨用,报命之日,当不在远。

    14、因此,诸将怕被皇帝责杀,每次作战事无巨细都一一禀报,命令批准后战机已失。

    15、因为祖父的建议,王先生“勉思所以报命”,把它们当做随笔写,或长或短,每写了一二十则,便送来给祖父看,让祖父提意见。

    16、吾所愿言不止于此,而手不能书,思绪连篇,多则虑繁,简又粗浅,姑且以此报命,谅不深责哂笑之也。

    17、况入未能实,你之百方又何以着笔,不得已以韵语报命,庶勉以我不为也。

    18、立即发报,命令阿克套司令部,所有地面部队,向阿克套收缩,迅速查清北部中国军队的情况。

    19、接到第二份超长波电报命令,命令语气严厉。

    20、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也连发六电,催蒋南归,然而蒋仍在老家溪口住了两个多礼拜,直到1924年1月16日才回到广州报命,并被委派为军官学校筹备委员长。

    21、“此行劳苦,将何以报命?”五大臣不解其意,面面相觑。

    22、不料现在历时匝月,山姆叔竟言而无信,昨日再电此间,以该会存款有限,前允拨汇湖南救灾款十万元因未获美国当局通过为辞,不能报命。

    23、这时,朱绍良(已接任第九集团军司令)转来中央电报命令:命杨森部于10月23日率部开赴南京。

猜你喜欢
  • 1、凌教授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了。...
  • 1、由使臣兼管学政,选补博士弟子员录送科场,官给资斧,愿就艺学科者听之,果于中西各学总贯淹通,使臣保送到京,破格擢用,则山陬海澨无弃才矣。2、于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访求佛道。...
  • 1、“博学笃志”是这位老先生的信条。2、读书刻苦,先难而后获。仁者忠孝,其言也谨讱。谦恭庄严,尊师亦重道。心存大爱,予人以温暖。博学笃志,百折终不回。修身律己,正气新风扬!3、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神闲气静,智深勇沉。4、我们团结友爱,用爱心...
  • 1、作为一名自告奋勇的博物学家,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他蓝鸟需要帮助。2、广泛的求知欲,能使一个人成为系统的博物学家。3、直到公元1860年,在法国博物学家姆欧锲而不舍的探索之下,吴哥窟才重见天日。4、美国博物学家卡尔.爱克利在20世纪20年代...
  • 1、因此我可能是一个博而不精之人.2、因此我可能是一个博而不精之人。3、因为,易秋十分认同博而不精这句话。4、王老别述,是一本杂书,其中修行功法、阵势摆布、灵丹妙药、法宝炼器都有讲述,博而不精,像是一个大杂烩。5、不要面面俱到,博而不精,应...
  • 1、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2、夜多尊者知是法器,将欲度之,但从言语文字上觅宗旨,则博而寡要,泛而无实。...
  • 1、恩,那就好,想我项天齐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博学多才,博古通今,无所不通,无所不精的绝世天才,怎么可能会令人讨厌呢!2、娄妃为上饶人,博学多才,善诗文、工书法,是明朝有名的女诗人、书法家,她在此吟诗写字,留下很多佳作。3、博学多才,娴习满...
  • 1、子产,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博学多闻,被人称为“博物君子”,青年时期就显露出政治上的远见。2、声叔,博物君子也,云:推其名位,自应立传。3、博物君子,前辈先贤,苦撑困局,荜路以成。4、战国诸子中,既在思想学识上堪称“博物君子”,又能“出将...
  • 1、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2、魏澹等,或博学洽闻,词藻赡逸,既称燕赵之俊,实曰东南之美。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少年时的司马懿即聪明多谋略,博学洽闻,常慨然有忧天下之心。4、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常慨...
  • 1、博观约取,熟读精思,手批目视,口咏心惟。2、其酝酿胸宇,遗貌取神之精当,尽显书者自然悟入、博观约取之妙绝。3、博观约取醇醪饮,抱朴归真笑语频。4、我国古代就有“博观约取,由博返约”一说。[5、我公司视产品质量为立厂之本。科技创新为强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