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地造句

    1、据《日本书记》记载,雄略天皇曾命阿知使主经高句丽至吴地,求得兄媛、弟媛、吴织、穴织四织工至日本。

    2、唐朝的《吴地记》转引东汉《越绝书》这样记载:“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3、除了这些“原味山歌”外,在吴地民歌谣基础上衍生出的五彩缤纷吴语戏曲如昆曲、苏剧、评弹、锡剧、沪剧等也在演员的精彩表演下一一亮相。

    4、认为虞山琴派的产生与明中季特殊的社会背景以及吴地山水秀润的地缘风貌等,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5、昆曲正是在崇文重教的吴风吴俗下萌发成长,同样也在吴地争胜好强精神的支配下在明清戏坛独领风骚二百年。

    6、曲阿城就是东吴繁荣的缩影,城中车水马龙,各类商贩济济一堂,吴地水路发达,在曲阿城里,没有买不到的商品。

    7、数百年以来,苏州弹词唱腔以曲调璀璨,流派纷呈而享誉吴地。

    8、今吴地广大而下湿,攻之用功差难,不如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虢取虞之势也。

    9、于是判断,吴国一定还有更好的果子,便派人去吴地暗中察访。

    10、顾姓从三国顾雍以来,就在吴地扎根繁殖,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江东的著姓望族,明代的江东顾姓更是科甲鼎盛,仕宦满门。

    11、11月2日前,昆曲苏剧评弹、吴地古装歌舞秀、江南丝竹、传统工艺、民俗、园主巡游等表演。

    12、后哲言五年吴地有人祸,建安五年,孙策薨。

    13、换言之,明代文氏家族初期的文采风流以及三吴地区之人脉,盖皆出于斯。

    14、张氏属下贪纵,但并不残暴,也没滥杀人,加之吴地殷富,即使东吴官员爱钱,却也不是刮地三尺那种贪残。

    15、到了成化、弘治年间,吴地作家成为茶陵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

    16、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书楼文化遗产。

    17、弘治年间,吴地作家成为茶陵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

    18、走三桥是传统的吴地风俗,过桥渡河是“渡厄”的象征,元宵这天走过了三桥,也就渡过了一年中的灾厄,终岁无百病。

    19、充满文人情结的高尚文品和不断创新求变的高雅艺品,是吴地绘画最显著的特点。

    20、吴地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湿,疾疫必起,宜召诸军还,以为后图。

    21、在南方,范仲淹到睦州上任,过严陵祠,正遇吴地群众来此岁祀迎神,歌唱的就是柳永的满江红

    22、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

猜你喜欢
  • 1、朕方崇奖廉退,惩抑浇浮,虽思廊庙之贤,岂违山林之愿,宜加优秩,仍遂雅怀。2、澄水如鉴》,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崔颢...
  • 1、若令子初随世沈浮,容悦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称为高士乎。...
  • 1、后之为吏,与世沈浮,叔季浇漓,奸巧多绪,居官莅职,道各不同,故往籍述其贤能,以彰惩劝之道。...
  • 1、残年无儿,后顾茫茫,今幸吾侄掌教是乡,辱日莩末之亲,遗此一块肉,意欲重累吾侄,为老夫训迪,俾得略识之无,不堕诗书旧业,皆出吾侄所赐。...
  • 1、当隋氏之起,假天威而服海内,胄以葭莩之亲,据一州而协义举,可谓忠而能勇。2、晨雨也听到了耳边有人开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是自己的亲人在叱问自己,看不到脸,或者脸很陌生,应该是自己未曾见面的葭莩之亲。3、驸马都尉董贤本无葭莩之亲,但以令色...
  • 1、这些年,沈约倒是想离开海州城,但这个世界上追踪普通人的方法太多,药物方面有千里香、青蚨散,法术方面更不要说。2、青蚨是文人寒士的暗伤,却是行商坐贾的吉祥物,因为它暗合着“钱能生钱,源源不尽”的发财愿景。3、阴阳师的主打武器是青蚨剑(铜钱...
  • 1、“藤”也是形声字,义符为艹,指某些植物的匍匐茎或攀缘茎,如白藤、紫藤、葡萄等的茎。2、结果表明,刺苦草不仅具有典型水生单子叶植物的结构,而且不定根发达,匍匐茎多节。3、最难防除是短叶水蜈蚣残留在土壤中的匍匐茎,一旦达到其再生繁殖条件,就...
  • 1、周一是精神饱满,周二正常运作,周三是有些疲倦,周四是匍匐前进,周五是满身伤痕,周六是带伤加班,周末是整天睡觉!祝你周末有个好休息!2、1943年冬的一天晚上,他们去九孔桥摸营,一个连的人参与了此次行动,但是后来因为天黑队伍走散了,只有胡...
  • 1、幸亏有战友的匍匐之救,否则,他也许不能生还了。...
  • 1、趋炎附势,助纣为虐固然不可取,但择机而动,迫不得已的桴鼓相应是不可少的。2、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3、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4、战将十合,梁夫人(红玉)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