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词
1、1937年,聊城遭遇水灾,向俊如出资雇船从外地购粮,然后在城内放赈,饥民感激涕零。
2、曾给资阳灾民发放赈济款近千元、捐图书馆书籍费陆百元,为保桑梓,捐购枪枝弹药二千余元给资阳县赈济会,其为富者望尘莫及。
3、壬午,谕严惩领放赈款侵冒剋扣。
4、传说那一年,陈州(今属河南)闹灾荒,朝廷派太师庞吉之子庞昱前往陈州放赈。
5、话说包拯到陈州后,明察暗访,克扣灾款的官吏及知情者知道包拯疾恶如仇六亲不认,纷纷自首和检举,供出无恶不作的人是朝廷派往陈州放赈的庞昱。
6、红十字会向难民放赈。
7、前些年山西大旱的时候,李提摩太积极从事赈灾活动,在山西发放赈款,借以与清政府高级官员结交。
1、1937年,聊城遭遇水灾,向俊如出资雇船从外地购粮,然后在城内放赈,饥民感激涕零。
2、曾给资阳灾民发放赈济款近千元、捐图书馆书籍费陆百元,为保桑梓,捐购枪枝弹药二千余元给资阳县赈济会,其为富者望尘莫及。
3、壬午,谕严惩领放赈款侵冒剋扣。
4、传说那一年,陈州(今属河南)闹灾荒,朝廷派太师庞吉之子庞昱前往陈州放赈。
5、话说包拯到陈州后,明察暗访,克扣灾款的官吏及知情者知道包拯疾恶如仇六亲不认,纷纷自首和检举,供出无恶不作的人是朝廷派往陈州放赈的庞昱。
6、红十字会向难民放赈。
7、前些年山西大旱的时候,李提摩太积极从事赈灾活动,在山西发放赈款,借以与清政府高级官员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