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词
1、教学内容不再只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而变为以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主,甚至一建校就开设了日文课。
2、“和”与“同”、“中”具有深刻哲理关系。儒家伦理意蕴包含“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两个基本方面。
3、不仅有规模宏大的佛教雕刻群,还有道教和儒家塑像群,这在中国早期各代石窟群中是罕见的。
4、李绅是中唐著名诗人,李绅的家学渊源、儒家思想与他创作新题乐府有密切关系,李绅的儒家思想、强烈的用世之心是他创作新题乐府的内在动因。
5、儒家经典中包含着丰富的古代科技知识,也包括农学知识.
6、但在经世致用方面,湖湘学派竭力避免了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理论的缺陷,表现出独特的经世风格。
7、中国的儒家法正如上面所说的,是治国安民之法,因此,它在太平盛世往往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8、“男尊女卑”与儒家“孝”的文化逻辑,以及“长幼有序”的礼教观存在着的矛盾与冲突,使得孀妇脆弱性与独立性共存。
9、儒家文化产生的基础是宗法社会和小农经济。
10、和平政治:以弗所书,迪奥金口,与儒家四书。
11、16岁时,葛洪开始读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之书,兼具文才武略。
12、中国儒家智德观的特点在于,它把知或智主要看作是一种人事之智或者说是知人之明。
13、他的诗,儒家著作的引文遍布字里行间,零星的汉字散见于英文诗页。
14、“法律儒家化”是中国法制史上的基本观点,但对此观点需要全面地认识和辩证地分析,不能绝对化和片面化。
15、12国际家庭日,愿你恪守儒家仁爱之根本;遵循墨家兼爱之道义,继承道家博爱之美德,宏扬中华大爱之精神,爱爹娘、爱妻儿、爱朋友、爱天下人。
16、短和简单文本排列的三个字元的诗句,儿童学会了很多常用字元、语法结构、中国历史的元素和儒家道德的基础。
17、你提倡了儒家宪政,儒家的平等自由民主、社会自治等等,是不是一种托古改制?秋风:不是托古改制,而是儒家本自具足。
18、他们之前有的甚至是书生,但受儒家忠君报国、光宗耀祖、建功立业等思想影响,他们宁愿深入虎穴,拿身家性命来立功异域、以取封侯,也不愿死无所名。
19、儒家从未主张过,伦理或法律关系中,一方只尽义务,另一方只享有权利。
20、周朝的儒家学者孟子曾经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21、这类主张既体现了儒家均平的社会理想,又是这一时期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
22、道家学院元神道术神鬼莫测,儒家学院浩礼儒术文动天下,法家学院、农家学院……十大学院固步自封。
23、回首故往,中国乃道德礼仪之邦,儒家的理想人格更是强调重德精神。
24、佛家说“明心见性”,愿你拥有好心性;道家说“存心炼性”,愿你天天好心情;儒家说“修心养性”,愿你时时都心静;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祝德行兼备的您心性平和,笑走人生路。
25、儒家思想渊远流长,构成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
26、新书《二号世界》以中国的佛家精髓,儒家、道家、法家、以及孙子兵法结合西方的圣经思想等铸成了这部作品,释放了青春无所不敢、无所不为的能量和思维。
27、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每个洞都有对应供奉的神像,有道家的八仙,有佛家的南海观音,有儒家的文曲星,儒释道三教文化融合并通。
28、后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儒家伦理道德的提倡,对妇女的束缚逐渐加深,就把不愿改嫁或被侵辱而殉身的女子称为“烈女”。
29、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及阶级性,儒家人权意识并未发展成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和理论。
30、春秋战国时代是个百花争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而墨子初学孔孟之道,后来对儒家的等级繁琐礼乐等感到了厌烦,不学儒学而自成一派:墨家学派。
31、诚哉斯言!四、儒家文化霸权:中国文明迷失本色。
32、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
33、在家族的发展过程中,丁氏家族始终将科举入仕和商业经营相结合,始终坚持用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成为清代山东地区著名的儒商家族。
34、到后世儒家提倡“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时,就每况愈下了,口头上不再承认人们的物质追求,而要把这种私欲掩藏起来。
35、据相关记载,谢安家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儒家礼法为核心的“仪范”、子弟的从政态度与能力、玄学清谈及文学艺术等。
36、同时指出基于原子式个人主义的现代自由主义由于个人与社群之间的紧张而导致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上的困境,也唯有儒家兼顾个体与全体的中庸之道方可解决或避免。
37、当时割据势力中抱有登基称帝企图者不乏其人,之所以鲜有公开付诸实施者,并非由于儒家正统思想束缚,敬畏天命,只是顾忌有曹操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存在而已。
38、日本当时的政治领导同样是出色的,从外国的入侵者那里现学现用,让现代技术、日本民族的儒家伦理朝着向它有利的方向转移。
39、的他,一向就是以儒家弟子自居,不但熟读各类经史子集,而且平日言谈间更是引经论据,子曰诗云常挂嘴边。
40、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41、你们儒家都是编些虚伪不实的道理,要小老百姓遵守,其目地无非是使当政者便于管理罢了。
42、12“吾要爱”日,愿你恪守儒家仁爱之根本;遵循墨家兼爱之道义,继承道家博爱之美德,宏扬中华大爱之精神,爱爹娘、爱妻儿、爱朋友、爱天下人。
43、谙熟曲阜旅游情况的陈国忠曾建议曲阜市搞一批“诗礼人家”,传承和展示儒家的文化精髓,将儒家文化引向城区,引向乡村,引入家庭。
44、前者犹如儒家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后者犹如道家精神,浩浩然凭虚御风。
45、音乐审美教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受到中国儒家的重视,认为音乐美育除了培养人格,还可以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
46、男女授受不亲,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47、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48、然而,引起我们警觉的倒是,儒家对人性善的过分自信的信念,至少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消弱了其对人性脆弱和贪婪的深刻的反省,而对人的自觉性给予过高的期待,对人的自然情欲的力量缺乏足够的认识,也常常导致这种反省流于文过饰非。
49、三代遗传的宗法制度毋宁是儒家文化的深厚社会基础。
50、魏晋、隋唐近八百年间,玄学、佛学思潮占据主流,儒家的天人合一之学旁落.
51、蒙以养正,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之一。
52、而系统的儒家教育,无疑引导王莽强化自己性格中的这些品质,并且形而上之。在他的时代,道德在正统观念中是超越一切的最高价值,道德完善被认为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就像他为自己的学业感到自豪一样,他也希望通过良好的品质获得人们的肯定。张宏杰
53、朱云汉、张佑宗等政治学者进行的政治调查研究显示,随着中国逐步现代化,对儒家价值观的认同正在与日俱增。
54、汉儒赋予儒家经典以圣性,并进一步阐明经典圣性之所由来,于是就有“神义圣性论”与“天义圣性论”两条经典神圣化的取径。
55、古为今用宣扬国学邯郸儒家跆拳道馆开馆。
56、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里,儒家传统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乐教思想,对中国全整的艺术精神做出了应有贡献。
57、“崇正”是崇尚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要求文学艺术要充分发挥其政教功能。
58、在孔子故居感悟其朴素的生平,去孔子研究院体味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游论语碑苑领略国粹艺术,到六艺城里体会修习“六艺”的乐趣……
59、取于为富不仁之徒,用于贫困无依之辈,非但无愧于心,且是仁人义士的慈悲善举,儒家佛家,其理一般。
60、可见,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承人,荀况论述玉时依然继承祖师孔子的衣钵。
61、持守儒家学说,又不囿于门户之见.
62、比如对儒家等传统思想的弃绝,“祭神如神在”便不复存在,只能是以麻将打发无聊时光;又比如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普遍而绝对的贫困,节日的重点便简化为吃喝。
63、社会各界来宾及现场观礼的近千名市民,也在司仪的主持下按儒家传统礼制向孔子圣像行揖拜礼。
64、回王爷,臣等授读都是先定下书籍,大都是儒家经典和历朝圣训,至于国计民生和外藩那得等皇上再大些才讲的,再说现在讲皇上可能领会不清啊。
65、从儒家思想上看,他有积极入世的思想,渴望出仕。
66、5.12国际家庭日,愿你恪守儒家仁爱之根本;遵循墨家兼爱之道义,继承道家博爱之美德,宏扬中华大爱之精神,爱爹娘、爱妻儿、爱朋友、爱天下人。
67、后世以汤伐葛为行仁义之师的典范,纯是儒家之造作.
68、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关注和重视对大陆现代新儒家及其学说的研究。
69、儒家君子“行己有耻”,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尊严,不会去做贬损自我尊严的事情而让自己感到耻辱。
70、儒家以做官不做事为名士作派,终日玄谈,在职酗酒,观赏性事,竞赛颓废,其作为直比当时腐败的社会更腐败,实在令人齿冷。
71、孔庙又称文庙,别名黉宫,是祭祀儒家先师孔子兼祀先贤、先哲、先儒的祠庙。
72、臣臣,父父、子子”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其本身的含义系君臣、父子之间各谋其政、各尽其职,从而实现国家的秩序与和谐。
73、彻底政治化的儒家比法家更可怕。杜维明
74、看着朱桓玉在那里侃侃而谈,什么儒家十三经。
75、你们把曾国藩树为新儒家的肇始者,就是把新儒家推进了100年了。
76、儒家强调,吾人接受与生俱来的种种现实上的限制,但又不委之于命,不把眼光局限在现实利害上,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计成败,知其不可而为之,支撑的力量来自自我对于道的终极托付。
7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78、牟钟鉴先生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宗教观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特色,这不仅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态度,而且在实际上也符合宗教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79、两者的差异很明显,例如在水文地理学中,道家认为应该让水自然流动而儒家则认为该修建堤坝控制流水。
80、儒家动辄口诛笔伐毒骂入骨,实在是一种阴暗心理,恶劣秉性。
81、孙和张扬儒家正统的娱乐观念,表明孙吴政权进入中期以后,其第二代人物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逐渐雅化。
82、汉对秦政批判、法律儒家化等因素,无疑是导致秦律在传世文献中佚失的重要原因。
83、儒家的克己复礼、王道仁政、存心养性、居敬穷理,道家的小国寡民、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心斋坐忘,莫不如此。
84、儒家学说自有长处,不是他蚍蜉撼树所能动摇纺。
85、三言两语之间使儒家体用双废,可谓一招毙命。
86、儒家学说虽然糟粕不少,但整个内容不失博大精深,千百年来积厚流广,其影响是深远的。
87、儒林学子中学识渊博者本就无数,惊才绝艳之辈也从不匮乏,但是许多人却无法真正的融入儒家之道,不是其他,就是因为长生的那种状态。
88、敬业乐群是先秦儒家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89、儒家与道家在这第二步也是相同,儒家更进一步的典籍大多都是写人情道理教人格物致知,道家的诸多道经也都描述他们认识的天地大道。
90、在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和儒家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被时人并称为“孔墨显学”。
91、他巧妙地把道家的内炼思想同儒家的道德学说牵合在一起,说:“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92、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仁”以及儒家德育方法中的“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法。
93、礼仪文明,擎立诚信;礼尚往来,如醇交情;礼贤下士,惟吾德馨;礼记论著,儒家书经;礼以待人,文质彬彬;礼让谦虚,天道酬勤;礼乐春秋,修身学进!
94、新罗留学生精通儒家典籍,熟悉各种汉文学体裁的写作,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汉文学作品。
95、在第八回,作者写到宝钗,称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种藏愚守拙的行为背后,也是儒家的中庸思想。
96、理性和信仰是人类本性中的两部分。科学是理性具体的表现,它的特征是验而后信,它的最后权威是实证。信仰有认知和规范两个层面,西方的宗教将之兼容在内,儒家的文化强调规范,将之独立出来,成为一般性的伦理道德。沈君山
97、因为采取直入本质的方式,所以佛教浩如烟海的被历代僧人研习,但并不拘泥,故中国的佛教的门派之间没有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这正合乎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
98、从“为政以德”的基本原则出发,儒家倡导德泊、仁政,反对暴政、苛政。
99、儒家亚圣孟子尝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可谓对儒法关系的合题式总结。
100、在一定的条件下,儒家文化在与外部文明的融合中未必不能衍化出一种能够容纳超功利的精神价值追求的、容纳特立独行的人格的、通达发舒的新类型。
1、教学内容不再只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而变为以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主,甚至一建校就开设了日文课。
2、“和”与“同”、“中”具有深刻哲理关系。儒家伦理意蕴包含“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两个基本方面。
3、不仅有规模宏大的佛教雕刻群,还有道教和儒家塑像群,这在中国早期各代石窟群中是罕见的。
4、李绅是中唐著名诗人,李绅的家学渊源、儒家思想与他创作新题乐府有密切关系,李绅的儒家思想、强烈的用世之心是他创作新题乐府的内在动因。
5、儒家经典中包含着丰富的古代科技知识,也包括农学知识.
6、但在经世致用方面,湖湘学派竭力避免了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理论的缺陷,表现出独特的经世风格。
7、中国的儒家法正如上面所说的,是治国安民之法,因此,它在太平盛世往往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8、“男尊女卑”与儒家“孝”的文化逻辑,以及“长幼有序”的礼教观存在着的矛盾与冲突,使得孀妇脆弱性与独立性共存。
9、儒家文化产生的基础是宗法社会和小农经济。
10、和平政治:以弗所书,迪奥金口,与儒家四书。
11、16岁时,葛洪开始读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之书,兼具文才武略。
12、中国儒家智德观的特点在于,它把知或智主要看作是一种人事之智或者说是知人之明。
13、他的诗,儒家著作的引文遍布字里行间,零星的汉字散见于英文诗页。
14、“法律儒家化”是中国法制史上的基本观点,但对此观点需要全面地认识和辩证地分析,不能绝对化和片面化。
15、12国际家庭日,愿你恪守儒家仁爱之根本;遵循墨家兼爱之道义,继承道家博爱之美德,宏扬中华大爱之精神,爱爹娘、爱妻儿、爱朋友、爱天下人。
16、短和简单文本排列的三个字元的诗句,儿童学会了很多常用字元、语法结构、中国历史的元素和儒家道德的基础。
17、你提倡了儒家宪政,儒家的平等自由民主、社会自治等等,是不是一种托古改制?秋风:不是托古改制,而是儒家本自具足。
18、他们之前有的甚至是书生,但受儒家忠君报国、光宗耀祖、建功立业等思想影响,他们宁愿深入虎穴,拿身家性命来立功异域、以取封侯,也不愿死无所名。
19、儒家从未主张过,伦理或法律关系中,一方只尽义务,另一方只享有权利。
20、周朝的儒家学者孟子曾经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21、这类主张既体现了儒家均平的社会理想,又是这一时期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
22、道家学院元神道术神鬼莫测,儒家学院浩礼儒术文动天下,法家学院、农家学院……十大学院固步自封。
23、回首故往,中国乃道德礼仪之邦,儒家的理想人格更是强调重德精神。
24、佛家说“明心见性”,愿你拥有好心性;道家说“存心炼性”,愿你天天好心情;儒家说“修心养性”,愿你时时都心静;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祝德行兼备的您心性平和,笑走人生路。
25、儒家思想渊远流长,构成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
26、新书《二号世界》以中国的佛家精髓,儒家、道家、法家、以及孙子兵法结合西方的圣经思想等铸成了这部作品,释放了青春无所不敢、无所不为的能量和思维。
27、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每个洞都有对应供奉的神像,有道家的八仙,有佛家的南海观音,有儒家的文曲星,儒释道三教文化融合并通。
28、后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儒家伦理道德的提倡,对妇女的束缚逐渐加深,就把不愿改嫁或被侵辱而殉身的女子称为“烈女”。
29、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及阶级性,儒家人权意识并未发展成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和理论。
30、春秋战国时代是个百花争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而墨子初学孔孟之道,后来对儒家的等级繁琐礼乐等感到了厌烦,不学儒学而自成一派:墨家学派。
31、诚哉斯言!四、儒家文化霸权:中国文明迷失本色。
32、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
33、在家族的发展过程中,丁氏家族始终将科举入仕和商业经营相结合,始终坚持用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成为清代山东地区著名的儒商家族。
34、到后世儒家提倡“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时,就每况愈下了,口头上不再承认人们的物质追求,而要把这种私欲掩藏起来。
35、据相关记载,谢安家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儒家礼法为核心的“仪范”、子弟的从政态度与能力、玄学清谈及文学艺术等。
36、同时指出基于原子式个人主义的现代自由主义由于个人与社群之间的紧张而导致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上的困境,也唯有儒家兼顾个体与全体的中庸之道方可解决或避免。
37、当时割据势力中抱有登基称帝企图者不乏其人,之所以鲜有公开付诸实施者,并非由于儒家正统思想束缚,敬畏天命,只是顾忌有曹操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存在而已。
38、日本当时的政治领导同样是出色的,从外国的入侵者那里现学现用,让现代技术、日本民族的儒家伦理朝着向它有利的方向转移。
39、的他,一向就是以儒家弟子自居,不但熟读各类经史子集,而且平日言谈间更是引经论据,子曰诗云常挂嘴边。
40、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41、你们儒家都是编些虚伪不实的道理,要小老百姓遵守,其目地无非是使当政者便于管理罢了。
42、12“吾要爱”日,愿你恪守儒家仁爱之根本;遵循墨家兼爱之道义,继承道家博爱之美德,宏扬中华大爱之精神,爱爹娘、爱妻儿、爱朋友、爱天下人。
43、谙熟曲阜旅游情况的陈国忠曾建议曲阜市搞一批“诗礼人家”,传承和展示儒家的文化精髓,将儒家文化引向城区,引向乡村,引入家庭。
44、前者犹如儒家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后者犹如道家精神,浩浩然凭虚御风。
45、音乐审美教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受到中国儒家的重视,认为音乐美育除了培养人格,还可以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
46、男女授受不亲,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47、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48、然而,引起我们警觉的倒是,儒家对人性善的过分自信的信念,至少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消弱了其对人性脆弱和贪婪的深刻的反省,而对人的自觉性给予过高的期待,对人的自然情欲的力量缺乏足够的认识,也常常导致这种反省流于文过饰非。
49、三代遗传的宗法制度毋宁是儒家文化的深厚社会基础。
50、魏晋、隋唐近八百年间,玄学、佛学思潮占据主流,儒家的天人合一之学旁落.
51、蒙以养正,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之一。
52、而系统的儒家教育,无疑引导王莽强化自己性格中的这些品质,并且形而上之。在他的时代,道德在正统观念中是超越一切的最高价值,道德完善被认为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就像他为自己的学业感到自豪一样,他也希望通过良好的品质获得人们的肯定。张宏杰
53、朱云汉、张佑宗等政治学者进行的政治调查研究显示,随着中国逐步现代化,对儒家价值观的认同正在与日俱增。
54、汉儒赋予儒家经典以圣性,并进一步阐明经典圣性之所由来,于是就有“神义圣性论”与“天义圣性论”两条经典神圣化的取径。
55、古为今用宣扬国学邯郸儒家跆拳道馆开馆。
56、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里,儒家传统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乐教思想,对中国全整的艺术精神做出了应有贡献。
57、“崇正”是崇尚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要求文学艺术要充分发挥其政教功能。
58、在孔子故居感悟其朴素的生平,去孔子研究院体味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游论语碑苑领略国粹艺术,到六艺城里体会修习“六艺”的乐趣……
59、取于为富不仁之徒,用于贫困无依之辈,非但无愧于心,且是仁人义士的慈悲善举,儒家佛家,其理一般。
60、可见,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承人,荀况论述玉时依然继承祖师孔子的衣钵。
61、持守儒家学说,又不囿于门户之见.
62、比如对儒家等传统思想的弃绝,“祭神如神在”便不复存在,只能是以麻将打发无聊时光;又比如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普遍而绝对的贫困,节日的重点便简化为吃喝。
63、社会各界来宾及现场观礼的近千名市民,也在司仪的主持下按儒家传统礼制向孔子圣像行揖拜礼。
64、回王爷,臣等授读都是先定下书籍,大都是儒家经典和历朝圣训,至于国计民生和外藩那得等皇上再大些才讲的,再说现在讲皇上可能领会不清啊。
65、从儒家思想上看,他有积极入世的思想,渴望出仕。
66、5.12国际家庭日,愿你恪守儒家仁爱之根本;遵循墨家兼爱之道义,继承道家博爱之美德,宏扬中华大爱之精神,爱爹娘、爱妻儿、爱朋友、爱天下人。
67、后世以汤伐葛为行仁义之师的典范,纯是儒家之造作.
68、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关注和重视对大陆现代新儒家及其学说的研究。
69、儒家君子“行己有耻”,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尊严,不会去做贬损自我尊严的事情而让自己感到耻辱。
70、儒家以做官不做事为名士作派,终日玄谈,在职酗酒,观赏性事,竞赛颓废,其作为直比当时腐败的社会更腐败,实在令人齿冷。
71、孔庙又称文庙,别名黉宫,是祭祀儒家先师孔子兼祀先贤、先哲、先儒的祠庙。
72、臣臣,父父、子子”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其本身的含义系君臣、父子之间各谋其政、各尽其职,从而实现国家的秩序与和谐。
73、彻底政治化的儒家比法家更可怕。杜维明
74、看着朱桓玉在那里侃侃而谈,什么儒家十三经。
75、你们把曾国藩树为新儒家的肇始者,就是把新儒家推进了100年了。
76、儒家强调,吾人接受与生俱来的种种现实上的限制,但又不委之于命,不把眼光局限在现实利害上,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计成败,知其不可而为之,支撑的力量来自自我对于道的终极托付。
7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78、牟钟鉴先生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宗教观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特色,这不仅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态度,而且在实际上也符合宗教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79、两者的差异很明显,例如在水文地理学中,道家认为应该让水自然流动而儒家则认为该修建堤坝控制流水。
80、儒家动辄口诛笔伐毒骂入骨,实在是一种阴暗心理,恶劣秉性。
81、孙和张扬儒家正统的娱乐观念,表明孙吴政权进入中期以后,其第二代人物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逐渐雅化。
82、汉对秦政批判、法律儒家化等因素,无疑是导致秦律在传世文献中佚失的重要原因。
83、儒家的克己复礼、王道仁政、存心养性、居敬穷理,道家的小国寡民、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心斋坐忘,莫不如此。
84、儒家学说自有长处,不是他蚍蜉撼树所能动摇纺。
85、三言两语之间使儒家体用双废,可谓一招毙命。
86、儒家学说虽然糟粕不少,但整个内容不失博大精深,千百年来积厚流广,其影响是深远的。
87、儒林学子中学识渊博者本就无数,惊才绝艳之辈也从不匮乏,但是许多人却无法真正的融入儒家之道,不是其他,就是因为长生的那种状态。
88、敬业乐群是先秦儒家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89、儒家与道家在这第二步也是相同,儒家更进一步的典籍大多都是写人情道理教人格物致知,道家的诸多道经也都描述他们认识的天地大道。
90、在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和儒家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被时人并称为“孔墨显学”。
91、他巧妙地把道家的内炼思想同儒家的道德学说牵合在一起,说:“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92、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仁”以及儒家德育方法中的“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法。
93、礼仪文明,擎立诚信;礼尚往来,如醇交情;礼贤下士,惟吾德馨;礼记论著,儒家书经;礼以待人,文质彬彬;礼让谦虚,天道酬勤;礼乐春秋,修身学进!
94、新罗留学生精通儒家典籍,熟悉各种汉文学体裁的写作,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汉文学作品。
95、在第八回,作者写到宝钗,称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种藏愚守拙的行为背后,也是儒家的中庸思想。
96、理性和信仰是人类本性中的两部分。科学是理性具体的表现,它的特征是验而后信,它的最后权威是实证。信仰有认知和规范两个层面,西方的宗教将之兼容在内,儒家的文化强调规范,将之独立出来,成为一般性的伦理道德。沈君山
97、因为采取直入本质的方式,所以佛教浩如烟海的被历代僧人研习,但并不拘泥,故中国的佛教的门派之间没有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这正合乎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
98、从“为政以德”的基本原则出发,儒家倡导德泊、仁政,反对暴政、苛政。
99、儒家亚圣孟子尝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可谓对儒法关系的合题式总结。
100、在一定的条件下,儒家文化在与外部文明的融合中未必不能衍化出一种能够容纳超功利的精神价值追求的、容纳特立独行的人格的、通达发舒的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