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词
1、每次入闱总有意外,要么就是磨勘原卷,被蓝榜贴出(后文详见),要么就是自己闱作得意,偏又遇到个有眼无珠的房考官,最后只能是付诸一叹。
2、三年一磨勘,若兄长无大错,他日做个正四品少卿、寺卿有何难耳?
3、绍熙二年,以淮西总领所言,定知州、通判展减磨勘法:十分欠二展二年,数足减二年。
4、元祐元年,诏干当官阅三年无过者迁秩一等,再任满者减磨勘二年。
5、为保证考官阅卷的公正性,清代还要磨勘试卷,即对考试的各环节进行检查,其目的在于“防弊端、正文风、所关綦重”。
6、每次入闱总有意外,要么就是磨勘原卷,被蓝榜贴出(后文详见),要么就是自己闱作得意,偏又遇到个有眼无珠的房考官,最后只能是付诸一叹。!
7、东南官吏昨缘寇盗贬责者,并次第移放,上书邪上等人特与磨勘。
1、每次入闱总有意外,要么就是磨勘原卷,被蓝榜贴出(后文详见),要么就是自己闱作得意,偏又遇到个有眼无珠的房考官,最后只能是付诸一叹。
2、三年一磨勘,若兄长无大错,他日做个正四品少卿、寺卿有何难耳?
3、绍熙二年,以淮西总领所言,定知州、通判展减磨勘法:十分欠二展二年,数足减二年。
4、元祐元年,诏干当官阅三年无过者迁秩一等,再任满者减磨勘二年。
5、为保证考官阅卷的公正性,清代还要磨勘试卷,即对考试的各环节进行检查,其目的在于“防弊端、正文风、所关綦重”。
6、每次入闱总有意外,要么就是磨勘原卷,被蓝榜贴出(后文详见),要么就是自己闱作得意,偏又遇到个有眼无珠的房考官,最后只能是付诸一叹。!
7、东南官吏昨缘寇盗贬责者,并次第移放,上书邪上等人特与磨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