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贼造句

    1、随后,梅思平的继母梅王氏率同他的两个异母妹妹在报上刊登启示,与梅脱离一切关系,称其“附逆作贼,害国辱祖”。

    2、刘会计手脚不干净,听说上边来查账,他作贼心虚,吃不下,睡不着。

    3、“卿本佳人,奈何作贼”?这句古语,送给那些还在打算通过弄虚作假获取成功的人士吧。

    4、我们要加强安全工作,贼去关门的事是万千干不得的。

    5、而他即位后,又先后处置了原来最为得力的助手年羹尧和隆科多,让人更不禁要怀疑这是作贼心虚、杀人灭口。

    6、据说,当年往美洲运送黑奴的船只越过赤道的时候,不免有些作贼心虚,要把奴隶作为祭品扔进水里,乞求海龙王保佑平安。

    7、偶然作贼何大志,几上之肉釜中鱼。

    8、他严厉的眼神往全场一扫,已使作贼心虚的人芒刺在背,惶惶难安了。

    9、王英见他心慌胆怯,断定他是作贼心虚,不禁更加恼怒,还没有问上几句,就大吼一声,一剑刺了过去。

    10、我们要加强安全工作,贼去关门的事是万万千千干不得的。

    11、钱济仁这作贼心虚的表演,更加引起田春苗的警惕。

    12、他们的爱情缺失体面、尊严、自由,生活在一个阴暗的角落,这样的爱情如同作贼私藏的赃品,让人心虚,让人恐惧。

    13、深圳桑拿更衣室员工作贼,以“偷龙转凤”手法将顾客摆放于储物柜的真钞换成假币,公安经追查掌握线索,拘捕四名“桑拿老鼠”。

    14、主张待嫡的少数人由于作贼心虚,也就不敢坚持。

    15、他匆匆忙忙地便把他们带走了,这不更显得是作贼心虚!

    16、看他那作贼心虚的样子,一定有事瞒着大家。

    17、一切违法乱纪者都是作贼心虚,他们损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见不得阳光。

    18、等场外的保安闻声赶来,拉扯开捉对撕打的两对男女,作贼心虚、无法理直气壮的一男一女,已被殴打得鼻青眼肿,人模狗样。

    19、娄阿鼠作贼心虚,碰到个算命先生,就想卜个凶吉。

    20、犯错的人认为每个人都在谈论他;作贼心虚。

    21、卿本佳人,奈何作贼,我知道他不想,你也不想的。

猜你喜欢
  • 语义说明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反而做出对不起恩人的事情。使用类别用在「背恩忘义」的表述上。例句01他向来有情有义,绝非忘恩负义之人。02这只忘恩负义的小狗,竟然咬了主人一口。03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竟连父母亲都不照顾!04没想到他竟狠下心,做出...
  • 语义说明比喻迅速收到成效。使用类别用在「立即见效」的表述上。例句01这种麻醉药对于止痛有着立竿见影的功效。02新的交通法规才刚实施,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03你光用几句话劝他,未必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04采用重罚虽然可以立竿见影,但毕竟只...
  • 语义说明比喻热情迎接宾客。使用类别用在「热情接待」的表述上。例句01听到老友来访,他立刻倒屣相迎,十分热情。02对于贵宾的光临,全家人都倒屣相迎,展现了无上的诚意。03因为感受到了邀请者倒屣相迎的热情,每个团员都十分感动。04承蒙热诚接待,...
  • 一、语义说明比喻技艺熟练,运用自如。使用类别用在「技艺纯熟」的表述上。例句01这把菜刀虽旧,但使来得心应手。02知识学问要广博,为文引用才能得心应手。03令狐冲手一拿剑,独孤九式立即得心应手使出。04拉小提琴她不行,弹钢琴的话她可得心应手得...
  • 语义说明比喻罪大恶极,末日已到。使用类别用在「罪恶深重」的表述上。例句01这帮歹徒恶贯满盈,终于受到法律制裁。02他烧杀掳掠,无所不为,真是恶贯满盈的坏蛋!03我祈求上苍让这恶贯满盈的坏人遭受天打雷劈。04这个恶贯满盈的凶手,终于受到了应有...
  • 语义说明引用经书典籍等做为说话、作文的依据。使用类别用在「引用名言」的表述上。例句01这篇文章大量引经据典,借古讽今,说得鞭辟入里。02尽管引经据典地说了许多,大家仍旧不支持他的看法。03王教授的论文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读来令人有如沐春风之...
  • 一、语义说明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使用类别用在「数量繁多」的表述上。例句01刚到日月潭,山光水景应接不暇的就迎面而来,令人陶醉。02沿着中部横贯公路走去,一路山光水色,瑰奇美景让人应接不暇。03坐在火车里欣赏沿途风光,窗外的美景一幕幕掠...
  • 语义说明比喻生活简单、清苦。使用类别用在「生活简约」的表述上。例句01我的生活很简单,箪食瓢饮就够了。02纵然是箪食瓢饮的生活,也未曾埋没他一心向上的志气。03他过于节俭,长久以来的箪食瓢饮终于造成了营养不良。04他向来安贫乐道,虽然过着箪...
  • 语义说明隐瞒姓名,不让别人知道真实的身分。使用类别用在「隐瞒身分」的表述上。例句01范蠡既佐句践灭吴,便离越适齐,从此隐姓埋名,泛游江湖。02他在大事底定之后功成身退,从此隐姓埋名,做个与世无争的人。03退休后,他像个隐姓埋名的人,住在深山...
  • 语义说明依据受教者不同的资材,而给予不同的教导。使用类别用在「因人而育」的表述上。例句01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予以因材施教。02孔子是历史上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03老师们应该因材施教,否则可能会扼杀许多学生的个别发展。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