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栏目导航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药材
中医药方
知识杂集
中医古籍
名医类案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明医杂著
秘传喉科
秘集良方
脉学专辑
中医书籍
《千金食治》
《奇效简便良方》
《奇效良方》
《奇方类编》
《奇症汇》
《奇经八脉考》
知识杂集
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更趋细化
老年女性非复杂性尿路感染不宜用喹诺酮类药物
FDA批准了立普妥针对心脏病患者的5种新适应证
专家呼吁应科学评估制药用作物安全性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及其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在高血压人群中应用的若干问题
中医药方子
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
化毒救生丹
化毒散
化毒散血拔毒散
化毒散软膏
化毒桂枝汤
中药材
四方拳草
四方木皮
四方盒子草
四方草
四方蒿
四方藤
查书籍
搜索
《医学启源》
作者:
张元素
朝代:
金
年份:
公元1127-1279年
章节列表
张序
卷之上
一、天地六位脏象图(图缺)
二、手足阴阳
(一)手足三阴三阳
(二)手三阴三阳
(三)足三阴三阳
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
(一)肝之经,肝脉本部在于筋,足厥阴,风,乙木也。
(二)胆之经,足少阳,风,甲木。
(三)心之经,心脉本部在于血,手少阴君,丁火也。
(四)小肠经,手太阳,丙火。
(五)脾之经,脾脉本在肌肉,足太阴,湿,己土。
(六)胃之经,足阳明,湿,戊土。
(七)心包络,手厥阴,为母血。
(八)三焦,手少阳,为父气。
(九)肺之经,肺(之)脉本部在于皮毛,手太阴,燥,辛金。
(十)大肠经,手阳〔明〕,燥,庚金。
(十一)肾之经,命门,肾脉本部〔在〕足少阴,寒,癸水。
(十二)膀胱经,足太阳,寒,壬水。
四、三才治法
五、三感之病
六、四因之病
七、五郁之病
八、六气主治要法
九、主治心法
(一)随证治病用药
(二)用药凡例
(三)解利外感
(四)伤寒热食物
(五)目疾
(六)泻痢水泄
(七)中风
(八)破伤风
(九)破伤中风法
(十)疮疡
(十一)妇人
(十二)小儿
(十三)潮热
(十四)咳嗽
(十五)五脏补泻法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一)五运主病
(二)六气为病
(三)五运病解
(四)六气病解
风木厥阴,肝胆之气也。
热者,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湿者,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也。
火者,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
燥者,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寒者,太阳寒水,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十一、六气方治
(一)风
(二)暑热
(三)湿土
(四)火
(五)燥
(六)寒水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
(一)气味浓薄寒热阴阳升降之图
(二)药性要旨
(三)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四)脏气法时补泻法
(五)治法纲要
(六)用药用方辨
(七)去〔脏腑〕之火
(八)各经引用
(九)五味所用
(十)用药各定分两
(十一)药性生熟〔用〕法
(十二)药用根梢法
(十三)五脏六腑相生相克为夫妻子母
(十四)七神
(十五)制方法
(十六)咀药味
(十七)药类法象
味之薄者
气之浓者
气之平者
气之薄者
味之浓者
〔续添〕
(十八)法象余品
(十九)五行制方生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