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查古籍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余质愚鲁.明知学医非有记性悟性.断不能洞悉精微随机应变以疗人疾.无如嗜医之心已历三十余年.未尝或倦.因之博采古今各大家所着方药.删繁就简.注于每药之下.某药某味某性.入某经专治某病.与某药同用治某病.并将治某病.宜生用熟用.炙用炒用.研用独用.以及某药与某药.相佐相恶.相畏相反.相须相杀.逐一注明.不加臆说.现值医局从公之暇.次第录成.置之案头.以便查阅.聊资记性悟性之不足.若云借此已能洞悉精微随机应变以疗人疾.则吾岂敢.
光绪十二年六月既望当湖陈其瑞蕙亭识
是编之辑.亦犹杨氏之钩元约.刘氏之本草述.而剃其繁芜.但初不知有钩元之刻.迨辑成后.始得而读之.不意拙辑竟如复剃钩元繁芜者.抑亦奇矣.目次因水火土部.未能与草木等部一律.故附卷尾.药品比备要略增.较从新稍减.主治悉遵经旨.体裁无异钩元.以药为经.以方为纬.撮其大要.亦可举一反三.若欲必究其全.则自有诸家书在.(蕙亭又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