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胎产秘书》 产后类伤寒三阴症

    作者:

    (即大便不通)

    产后潮热、有汗、大便不通,毋专论为阳明症。口燥、咽干,毋专论为少阴症。腹满、溢干、大便秘结,毋专论为太阴症。又汗多、谵语,勿专论肠胃有燥粪。其诸症,多由劳倦伤脾,运化稍迟,气血枯竭所致。治宜养正通幽汤。勿执偏门,妄用承气,致沾唇莫救。

    按∶此论更当细玩,即书所谓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虽有他症,以末治之之意。又即甘温能除大热之旨也。

    养正通幽汤(一名助血润肠汤)

    川芎(二钱五分) 炙草(五分) 桃仁(五粒) 苁蓉(五钱) 陈皮(四分) 麻仁(三钱)

    水煎温服。诸症加减如前。惟汗出、谵语、便实,乃气血两亏,神衰,心主失守,急宜养荣安神。加茯苓、枣仁、柏子、参、 、白术各一钱,水煎服。如大便至十日以上,燥结不通,肛门必有燥粪,用蜜煎,入皂角末或猪胆汁及枯盐导之。慎勿误用下药,泄泻不止,或致虚闭,以成膨胀,为害不浅。产讫,第一须服生化汤数帖,必无血燥肠枯之症。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作者:
    楼英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