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木防己(三两) 石膏(如鸡子大二枚)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
(烊化),微利
木防己汤治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喘满痞坚脉沉紧,(支饮
(
肺
一苦一辛,并用能行水散结。而痞坚之处必有伏阳,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故又加石膏除热,人参益气。)邪留气分此能平,若连血分还宜讯,可把原方去石膏,加入芒硝茯苓进。消痰破血后方强,浅深次第医当审。(支饮在气分者,服木防己汤即愈。若饮在血分,深连下焦,必愈而复发。以其既散复聚,则有坚物留作 囊,故去石膏气分之药,加芒硝消痰结破血癖,合之茯苓去心下坚,且伐肾邪也。此治支饮浅深次第之法,医宜细审。)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木防己(三两) 石膏(如鸡子大二枚)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
(烊化),微利
木防己汤治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喘满痞坚脉沉紧,(支饮
(
肺
一苦一辛,并用能行水散结。而痞坚之处必有伏阳,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故又加石膏除热,人参益气。)邪留气分此能平,若连血分还宜讯,可把原方去石膏,加入芒硝茯苓进。消痰破血后方强,浅深次第医当审。(支饮在气分者,服木防己汤即愈。若饮在血分,深连下焦,必愈而复发。以其既散复聚,则有坚物留作 囊,故去石膏气分之药,加芒硝消痰结破血癖,合之茯苓去心下坚,且伐肾邪也。此治支饮浅深次第之法,医宜细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