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查古籍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木香、香附、厚朴(炙)、人参,陈皮,藿香,炙草。姜枣引,水煎服。
凡小儿初生,有用黄连、甘草以下胎粪者。若儿壮实者,禀胎足固无所损,若禀胎怯弱者,受此寒凉之剂,不生异症者鲜矣。
如有里症郁结,壅闭不通者,欲下胎毒,只用淡豆豉浓煎汤与之,五七口其毒自下,又能助养脾胃,真奇方也。
凡小儿当变蒸之时,不热不惊,别生他症,是为暗变,此受胎气壮实故也。
凡小儿初生,多有灸百会穴者,取其可以截风也。殊不知地有南北,人有勇怯,北人用灸固宜。南人用之,无益而有害也。
凡小儿初生下。有身体破裂者必死!阴囊白者必死;阴不起者必死;无粪门者必死;股间无肉者必死;哭如鸭声者必死。周岁之间,颅骨开解,齿未生,手足挛缩,膝如鹤节,身体瘦弱,长大不能行立者,此皆胎气不足者也,多夭。若筋实则多力!骨实则行早;血实则形瘦多发;肉实则少病;精实则伶俐多语笑,不怕寒暑;步气实则少发而体肥。此皆受禀胎气之有余也,多寿(10)。
西 江 月小儿变蒸何以。三十二日为期,精神改变异常时,发热蒸蒸昏睡。或遇风寒外感,或兼乳食伤脾,留连苦楚莫差池,好把汤丸调治。
大抵六十四日,初生肾与膀恍,再生心火与小肠,肝胆第三长养,肺与大肠居四,脾胃五次消详,三焦胞络不同乡,只为有名无状。
小儿变生智能,自然发热如蒸,昏昏不语(11)欠醒醒,恰似蚕眠相应。医者不须妄治,父母何必忧惊,三日之后自和平,只怕别生形症。
若遇风寒外感,惺惺散子堪行,内伤乳食不安宁。保和养脾兼进。咳嗽参苏饮子,吐泻(12)理中最灵,惊来搐擎用泻(13)青,异赤亦宜选进。
(10)此皆受禀胎气之有余也,多寿: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此皆堂枭胎气之有余也,主多寿"。
(11)不语: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不乳"。
(12)(13)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