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解小儿膈热当归、大黄(酒蒸)、赤芍、甘草,水煎服。
祖传治发热,不间其症,脾胃虚弱者,以胃苓丸、竹叶,炒米汤吞下;元气虚者。以凉惊丸、竹叶、薄荷、灯心汤送下。随症用引。
西 江 月小儿病则生热,须知得病根苗。风寒外感热来潮,饮食内伤烦躁。吐泄疟痢疮疥,变蒸痘疹如烧,骨蒸体热渐成痨,谓治般般分晓。
若是风寒外感,面红又恶风寒,惺惺散子妙难言,有咳参苏效验。饮食内伤可下,三黄脾积相添,再加集圣保平安,莫使脾虚难转。
吐泄胃苓最妙,赤白痢用香连,疟家平疟解邪先(9)疮疥胡麻丸散。变蒸小儿常病。不须妄用汤丸,如逢痘疹别科传,集圣专调疳软。
治热汗下休错,误汗误下伤人,应汗而下痞满侵,应下而汗惊定。只为不明表里,致令儿命早倾,果难捉摸且因循,药用胃苓集圣。
(9) 先: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干"。
(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解小儿膈热当归、大黄(酒蒸)、赤芍、甘草,水煎服。
祖传治发热,不间其症,脾胃虚弱者,以胃苓丸、竹叶,炒米汤吞下;元气虚者。以凉惊丸、竹叶、薄荷、灯心汤送下。随症用引。
西 江 月小儿病则生热,须知得病根苗。风寒外感热来潮,饮食内伤烦躁。吐泄疟痢疮疥,变蒸痘疹如烧,骨蒸体热渐成痨,谓治般般分晓。
若是风寒外感,面红又恶风寒,惺惺散子妙难言,有咳参苏效验。饮食内伤可下,三黄脾积相添,再加集圣保平安,莫使脾虚难转。
吐泄胃苓最妙,赤白痢用香连,疟家平疟解邪先(9)疮疥胡麻丸散。变蒸小儿常病。不须妄用汤丸,如逢痘疹别科传,集圣专调疳软。
治热汗下休错,误汗误下伤人,应汗而下痞满侵,应下而汗惊定。只为不明表里,致令儿命早倾,果难捉摸且因循,药用胃苓集圣。
(9) 先: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