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咽者, 胃腕主纳水谷; 喉者,肺管主气出入,为一身之总要。
若胸膈间蕴积热毒,致生风痰,壅滞而不散,发而为咽喉病,名虽数种,皆受热毒,宜速解热毒, 缓则有难救之患。轻则甘桔汤,重则化毒汤主之。
如出痘疮而咽喉痛者,此毒气上攻也,加减甘桔汤主之。喉中生疮,不能吮乳者,化毒汤主之。
小儿为诸骨所哽,骨大难咽者,以鹅羽扫喉吐之。骨小者,用海上方及祝由科治之, 不治恐伤人。
误吞麦芒者,取鹅口中涎咽之,即效。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咽者, 胃腕主纳水谷; 喉者,肺管主气出入,为一身之总要。
若胸膈间蕴积热毒,致生风痰,壅滞而不散,发而为咽喉病,名虽数种,皆受热毒,宜速解热毒, 缓则有难救之患。轻则甘桔汤,重则化毒汤主之。
如出痘疮而咽喉痛者,此毒气上攻也,加减甘桔汤主之。喉中生疮,不能吮乳者,化毒汤主之。
小儿为诸骨所哽,骨大难咽者,以鹅羽扫喉吐之。骨小者,用海上方及祝由科治之, 不治恐伤人。
误吞麦芒者,取鹅口中涎咽之,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