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望诊遵经》 诊舌苔垢条目

    作者: 汪宏

    既述舌色之条目.当集舌苔之条目.夫苔因病生.病以苔着.察色而不观苔.究难辨其虚实.观苔而不察色.安能测其盛衰.且三因百病.莫不有苔.则亦莫不可验.岂特伤寒而已哉.然稽诸古昔.惟伤寒家言之.以为伤寒舌上有苔者.必自润而燥.自滑而涩.由白而黄.由黄而黑.甚至焦干.或生芒刺.此邪气传里.由浅入深之证也.如舌有白沫白涎.头项强痛者.太阳病也.白屑满舌.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者.阳明病也.舌苔白滑.胸胁痛而耳聋.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者.少阳病也.舌上白苔.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者.阳明病.柴胡证也.白苔干浓.恶寒体痛者.表未解也.湿家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心中懊 .舌上苔者.邪客胸中也.舌上白苔.烦躁.脉数实.六七日不大便者.其后必便脓血也.舌苔白而湿.湿而浓者.身发小热也.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也.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苔白而黄者.邪将传里也.舌苔中黑.边白而滑.恶寒脉微弱者.表里虚寒也.舌苔中见灰黑色两条.症见三阴者.邪传入里也.两感一二日.舌苔中黑边白者.不治之症也.苔白而舌根俱黑.汗后脉躁者.死证也.舌苔初微黄.次深黄.甚则焦黄.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者.阳明病.胃家实也.舌上黄苔.双垂夹见.手足 然汗出.潮热谵语者.正阳阳明也.苔黄燥.不大便而潮热谵语.手足 然汗出者.胃腑实热也.病者腹满.按之而痛.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也.苔黄而滑.目黄.头汗出.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也.苔黄舌中有斑.体疼发热.腮赤者.身已发斑也.苔如姜黄色.及松花色.津润而冷.或腹痛吐利者.阳衰土败也.苔黄中有小黑点.腹满嗌干者.邪传太阴也.黑晕两条而中灰色.口燥舌干者.邪传少阴也.苔黑舌干而短.烦满囊缩者.邪传厥阴也.舌中苔黑而干者.邪传少阴.热甚津枯也.苔如黑.软润而滑者.水克火.寒症也.苔黄黑.症见不足者.元气大亏也.舌心焦黑.质地红活.不大便而潮热谵语.手足然汗出者.邪并于胃.即可下也.舌根起黑苔.咽不结者.可治也.舌根起黑苔.咽结者.不可治也.舌根起黑苔.瓣底黑者.必死不治也.两感一二日.舌见黑苔者.死证也.黑色连地而灰黯无神者.败证也.妊娠病热.苔黄而焦.胃家实者.泻其实所以安其胎也.此集伤寒之论苔者.宜合病症而察之也.其他舌苔干涩如雪者.脾热也.舌苔黄黑.小腹胀痛.小便自利者.有瘀血也.小儿初出腹.舌上有白屑如米.剧者口鼻亦有之.此由胞胎中受谷气盛.所谓鹅口者也.是皆舌苔之条目也.愚谓舌色深赤者.邪气实.舌色淡红者正气虚.舌深赤.苔薄而滑者.正胜邪.舌淡红.苔浓而涩者邪胜正.舌深赤而明润.苔浓而燥涩者.形气病气俱有余.舌淡红而枯暗.苔薄而冷滑者.形气病气俱不足也.顾前人独言其苔.后学当察其色.参之五法.合之四诊.则凡黄白灰黑之苔.莫不有寒热虚实之辨.即杂病亦有可验者.非特伤寒而已也.金刚经云.如来常说.汝等比邱.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然则学斯法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胸中有一定法.无一成法.庶几其有法欤.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叶霖
  • 作者:
    郭士遂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