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非穿壁性心肌梗死少数心肌梗死局限于心内膜下,壁内或外膜下的心肌,未贯穿心室壁全层,因而不出现典型的病理性Q波。
仅有T波改变,可见于壁内和外膜下心肌梗死,表现为开始时T波高尖,以后T波渐呈对称性倒置,直至恢复直立,符合梗死T波的演变规律,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清酶的变化更有助诊断。
以ST段压低为主:见于心内膜心肌梗死。表现为除avR导联以外ST段普遍压低,下降幅度≥0.2mv,T波倒置或双向。ST段改变符合梗死的演变规律。
(二)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时,由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起始向量与正常相同,所以心肌梗死时仍可显示病理性Q波。心电图常具备二者的心电图特征,基本上不影响心肌梗死的诊断。但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则掩盖其梗死图形,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心肌梗死时ST-T的一系列演变过程,并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清酶的变化以助诊断。
图14-7-5急性前间壁心腹梗死
图14-7-6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图14-7-7广泛前壁及侧壁心肌梗塞
图14-7-8急性非穿透性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图14-7-9急性非穿透性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一)非穿壁性心肌梗死少数心肌梗死局限于心内膜下,壁内或外膜下的心肌,未贯穿心室壁全层,因而不出现典型的病理性Q波。
仅有T波改变,可见于壁内和外膜下心肌梗死,表现为开始时T波高尖,以后T波渐呈对称性倒置,直至恢复直立,符合梗死T波的演变规律,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清酶的变化更有助诊断。
以ST段压低为主:见于心内膜心肌梗死。表现为除avR导联以外ST段普遍压低,下降幅度≥0.2mv,T波倒置或双向。ST段改变符合梗死的演变规律。
(二)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时,由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起始向量与正常相同,所以心肌梗死时仍可显示病理性Q波。心电图常具备二者的心电图特征,基本上不影响心肌梗死的诊断。但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则掩盖其梗死图形,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心肌梗死时ST-T的一系列演变过程,并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清酶的变化以助诊断。
图14-7-5急性前间壁心腹梗死
图14-7-6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图14-7-7广泛前壁及侧壁心肌梗塞
图14-7-8急性非穿透性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图14-7-9急性非穿透性心肌梗死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