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查古籍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人之血气.循身周流而无停止.小儿有因落床.或从高坠堕.或打扑损伤.致血气失度,随损处停留.或流行入腹.瘀蕴不散.致羸瘦痿黄.时作疼痛,啬啬微寒.翕翕微热.重者有至筋伤骨损.举动不能.叙方于后.
蒲黄散
治小儿因打扑坠堕.血气停滞.或败血入腹不散.作疼痛.寒热羸瘦痿黄.蒲黄 当归(去须洗焙) 生干地黄(各一两) 琥珀(另研) 赤芍药 桂心(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渣温服.无时.
茯神丸
治如前.茯神(去心内木) 当归(去须洗焙)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人参(去芦) 黄芩 龙胆草(去芦)桃仁(汤浸洗去皮尖并双仁者麸炒香熟研细后入各半两)
上为细末拌匀.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用生地黄汁少许.同酒送下.无时.
三黄散
治小儿因损伤.败血不出.但伤不断者.服之立效.黄连(去须半两) 黄芩(三分) 甘草(半两) 玄胡索(去皮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分.用童子小便半小盏.酒三分之二,同煎四五沸.热服.取下恶物.立瘥.
灵龟散
治扑坠.内有伤损.当归去芦洗净三分.白芷漏芦去芦各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食前.
又方以生地黄不拘多少.杵烂绞汁.用温酒调服.量大小与之.其效如神.如内损.热血冲心.甚者气绝不认人.下咽即醒.取下恶物.遂好.
没药丸
治扑坠损伤.骨节疼痛.或已可而有时发作.痛不可忍.时发赤肿.数服立效.永除根本.没药 泽兰叶 香白芷 骨碎补 草乌(去皮尖) 破故纸(炒) 败龟(酥炙黄) 虎骨(涂酥炙黄) 续断 白头翁(去芦) 乌金石(各一两) 自然铜(烧赤醋淬过七次二两)
上为细末.醋糊丸桐子大.焙干.醋磨浓墨为衣.生姜温酒下三五丸.筋骨损者.用虎骨散贴之.
虎骨散
虎骨(酥涂炙黄一分) 金毛狗脊(去毛一两) 穿山甲(一两烧) 骨碎补(一两)
上为末.以仓米煮粥.临熟.更入米醋煮如糊.摊纸上.然后掺药在上.包裹贴损处.如大段损折.即以杉夹正.不过三上.即安.此二方屡用大效.亦治大人.
四黄散
治落床坠地.瘀血在腹.阴阴寒热.不乳啼哭.蒲黄 大黄 黄芩(各十铢) 黄连(去须十二铢) 麦门冬(十铢) 甘草(八铢) 芒硝(七铢后入)
上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内硝令烊.看大小分服.羸瘦者忌冷食.大小便血.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