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形色外诊简摩》 骨槁肉陷篇

    作者: 周学海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予之期日。(肺绝。)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心绝。)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 ,真脏见,十日(原作月,非。)之内死。(脾绝。)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脏未见,期一岁。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肾绝。肩髓之肩,疑是骨字之讹。)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肩项上似当有引字。)身热,破脱肉,目眶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肝绝。)

    急虚身中,卒至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一息五六至,其形肉虽不脱,真脏虽不见,犹死也。(急有虚邪而身中之,猝令五脏气闭,如堕溺不可期也。脉法∶再动一至,故一息五六至者,十动以上也。林亿以为误文,疏矣。上《素问》。)

    一呼三至,至一呼六至者,(此一动一至之例也。)此至之脉也。一呼一至,至四呼一至者,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上下即内外也。吴师朗谓虚损有外感内伤两大端,即此义。)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之为病也。

    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灵枢》本脏篇叙五脏内伤,均以毛悴色夭为死证,即此义。)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难经》。)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