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简介

    正常人的机体,需要大量摄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可是人体既无氧气仓库又无储二氧化碳的场所,只有靠“独家经营”呼吸系统来完成。呼吸是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外呼吸、内呼吸和通过血液运输三个环节,完成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使命。这种使命从出生后第一次呼吸至终生。外呼吸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而内呼吸是细胞从血液中摄取氧并将二氧化碳转运至静脉血液的过程。正如中医所说的“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和血具有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呼吸又是靠口、鼻、喉、气管和肺以及胸膜胸腔负压,再加上横膈和肋间肌和呼吸中枢延髓等的协同动作来完成的。即每当这些器官患有伤病时,即会影响呼吸的正常进行,致使呼吸困难、咳嗽、气短、气促、唇发紫,重则可喘息、窒息以至死亡。

    一个人的体质强弱与肺总容量有关。肺总容量是指肺组织能容纳的最大气量。正常男性约为5000ml,女性约为350ml。肺容量又分为:

    潮气容量:是指平静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总量。正常为400~500ml。

    补吸气量:是指平静吸气之后,再用力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正常人约为1500~2000ml。

    补呼气量:是指平静呼气之后,再用力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人约为900~1200l。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之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其数值等于潮气量、补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正常人一般在3秒钟内即能将所呼出的气体都能呼出。第1秒末呼出的气量约占肺活量的83%,第二秒末占96%,第3秒末占99%。测定时间肺活量可以得知呼吸阻力的变化。如呼吸中枢有伤病时,轻则呼吸加快,重则呼吸减弱或立即停止。缺氧时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还有许多病伤引起呼吸变化,如患得呼吸器官外伤,胸膜粘连,胸膜积液、积血,气胸,胸廓畸形,肺切除,肺不张,肺瘀血,肺气肿,肺炎,气管炎,哮喘和肥胖等都能影响肺活量和呼吸运动。

    有的人常取坐位工作,运动量越来越小,从而肺活量也就越小,身体内代谢水平差,体质也差,随之疾病丛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提倡有氧运动这一良方去战胜疾病。这里值得提及的是二氧化碳在体内并不产人们想象的纯属“废物”。其实它能作用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化学感受器,才能使机体更精确地将呼吸运动调节至所需水平。如机体活动加剧时,二氧化碳生成增多,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也增多,恰能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倘若二氧化碳过少,呼吸运动会减弱或停止。呼吸系模式见图53。

    呼吸系模式

    图53

更多中医书籍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作者:
    钱潢
  • 作者:
    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