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一、独特型发现

    本世纪中叶,人们发现将Ig注入同种或异种动物体内可诱导产生抗Ig的抗血清。随后发现了在Ig分子上有两类抗原决定簇,即同种型(isotype)和同种异型(allotype)。1955年Slater等在研究兔抗人骨髓瘤蛋白抗血清的特异性时,发现抗某一些骨髓瘤蛋白抗血清用无Slater等在研究兔抗人骨髓瘤蛋白抗血清的特异性时,发现抗某一些骨髓瘤蛋白抗血清用无关的其它骨髓瘤蛋白或正常人Ig充分吸收后,仍然与最初用作免疫原的那种骨髓瘤蛋白起反应,他们把存在于Ig上这种新的抗原特异性称为“个体”抗原特异性(‘individual'antigenicspecitficities)。

    1963年Oudin等用伤寒沙门氏菌免疫50只家兔,将其中一只家兔血清中分离的抗伤寒沙门氏菌抗体作为免疫原,免疫正常家兔,并分离其血清得到抗抗体。研究发现,这种抗抗体只能与作为免疫原的抗伤寒少门氏菌抗体发生常常反应,但不能与其余49只伤寒沙门氏菌免疫家兔的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也不能与其它抗原免疫家兔血清或正常家兔血清发生反应。上述结果表明,这只家兔产生的抗伤寒沙门氏菌抗体具有特殊的抗原决定簇,它既不同于其它个体(家兔)针对同一抗原(伤寒沙门氏菌)所产生抗体分子上所具有的抗原决定簇,也不同于同一个体针对不同抗原所产生抗体分子上的抗原决定簇,Oudin将这种不同于同种型(isotype)和同种异型(allotype)的抗原决定簇称为idiotype,意为个体基因型。后来人们发现,在在多数情况下,不同个体针对同一抗原的抗体存在着交叉反应,因此不再认为idiotype有严格的个体差异。idiotype现译为独特型。随着名次化学的研究进展,进一步了解到独特型存在于Fab段,它是编码抗体可变区基因的标记。

    独特型抗原特异实验(Oudin,1963)

    图9-1 独特型抗原特异实验(Oudin,1963)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陈修园
  • 作者:
  • 作者:
    陈会撰、刘瑾补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