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孕妇遍身皆肿,或以为白火疸,或以为鼓胀,治俱不效。产科郭大生曰∶此名琉璃胎。至将产一月前,必饮食大进,产即肿消矣。后果然,彼盖阅历多故耳。然病之所以然,究未之知也。
一妇孕七月,先下体发肿,渐及面目。阅数日,忽子户内突出一水泡,皮薄而光亮,于是身体悉消矣。然起卧不便,困苦非常,后复皮破出水,恒不得干。偶一内亲自言昔尝患此,有医教用王不留行及明矾等药煎洗而痊。如言试之,苦于螫痛,如此月余,比前稍愈,而终不除。询产科亦罕知者,但云此似不妨,必所谓琉璃胎也,产时自消。后果然。(雄按∶此症恐是气虚挟水。)
一孕妇遍身发肿,既产仍不消,只向里床卧,终日昏迷,不省人事,有时少醒,即又狂躁不宁。如此二十余日,绝口不食,诸医束手。偶有村媪闻而告曰∶无忧。我儿媳亦曾如此,不饿死也。但用陈年白鲞,向病患前炙热,以米醋沃之,彼闻香自然饮食。如言果愈,肿亦遂消。
薛立斋治一妊妇,每胎至五月,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腿肿渐至遍身,后及头面,此脾肺气虚。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君加苏梗而愈。
元丰中,淮南陈景初,名医也,独有方论治妊妇子肿病。其方初谓之香附散,李伯时易名曰天仙藤散。王荆公居金陵,举家病,以诗赠景初曰∶举族贫兼病,烦君药石功。到家何所有,一一问征鸿。因此见方得于李伯时家,传方录于临川张右丞宅。
立斋治一妇子肿,用紫苏饮,三服而愈。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一孕妇遍身皆肿,或以为白火疸,或以为鼓胀,治俱不效。产科郭大生曰∶此名琉璃胎。至将产一月前,必饮食大进,产即肿消矣。后果然,彼盖阅历多故耳。然病之所以然,究未之知也。
一妇孕七月,先下体发肿,渐及面目。阅数日,忽子户内突出一水泡,皮薄而光亮,于是身体悉消矣。然起卧不便,困苦非常,后复皮破出水,恒不得干。偶一内亲自言昔尝患此,有医教用王不留行及明矾等药煎洗而痊。如言试之,苦于螫痛,如此月余,比前稍愈,而终不除。询产科亦罕知者,但云此似不妨,必所谓琉璃胎也,产时自消。后果然。(雄按∶此症恐是气虚挟水。)
一孕妇遍身发肿,既产仍不消,只向里床卧,终日昏迷,不省人事,有时少醒,即又狂躁不宁。如此二十余日,绝口不食,诸医束手。偶有村媪闻而告曰∶无忧。我儿媳亦曾如此,不饿死也。但用陈年白鲞,向病患前炙热,以米醋沃之,彼闻香自然饮食。如言果愈,肿亦遂消。
薛立斋治一妊妇,每胎至五月,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腿肿渐至遍身,后及头面,此脾肺气虚。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君加苏梗而愈。
元丰中,淮南陈景初,名医也,独有方论治妊妇子肿病。其方初谓之香附散,李伯时易名曰天仙藤散。王荆公居金陵,举家病,以诗赠景初曰∶举族贫兼病,烦君药石功。到家何所有,一一问征鸿。因此见方得于李伯时家,传方录于临川张右丞宅。
立斋治一妇子肿,用紫苏饮,三服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