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薛立斋治一产妇,食鸡子,腹中作痛,面色青黄。服平胃、二陈,更下痢腹胀。用流气饮子,又小腹一块不时上攻,饮食愈少。此脾胃虚寒,肝木克侮所致。用补中益气加木香、吴茱萸,渐愈。又用八珍汤兼服调理而安。(雄按∶块既上攻,无论虚实,岂可再服升、柴。)
龚子材治一产妇,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疼痛,以马齿苋捣烂取汁三大合,煎沸,下蜜一合,调匀顿服即愈。
薛立斋治一产妇,屎后下血,诸药不应,饮食少思,肢体怠倦,此中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吴茱萸,炒黄连五分,四剂顿止。但怔忡少寐,盗汗,用归脾汤治之而愈。
孙文垣治族女,小产后二十日矣,患赤痢,一日十余次,怯寒恶食,小腹胀痛。诊之,右寸滑大,知其虚中有热。盖缘恶露未尽,故小腹胀痛。专科泥丹溪产后大补气血之语,遂概施之,因而作痢。乃翁曰∶病尚怯寒,何云有热?曰∶恶寒非寒,反是热症,盖火极似水也,(时师多昧此旨。)饮药后当知之。以白芍、当归、滑石为君,桃仁、酒连、酒芩为臣,木香、桂枝、槟榔为佐,青皮为使。服下,果去黑瘀血甚多,小腹顿宽。惟口干,小水少,恶心,怕饮食,体倦,仍里急后重,人参、川芎、白芍各一钱,当归一钱五分,酒连、陈皮各六分,木香二分,外与清宁丸。服下热除,痢减十之八矣,但大便不实,恶心虚弱,以四君子汤加酒芍、陈皮、木香、肉果、酒连、当归,养之而平。
陆养愚治李尚田乃正,产后患痢,延及年余,肢肌羸瘦,面色黧黑,咸以不可为矣。脉之,两手皆微小,而右关尺之间,尚觉有力如珠,舌中常起黑苔,曰∶微小乃久痢生脉,脉滑胎黑,必沉积在肠,久而未去也,若大下之,病当愈。李谓初病亦常服通利,今饮食不进者数月矣,安得所积乎?因检前方,大都纽于产后大补气血为主,即用消导,多杂参、 、归、芍,补不成补,消不成消,致元气日衰,积滞日固,至收敛温涩,宜其剧也。乃以润字丸一两,分三服,令一日夜服尽。下紫黑如膏数缶许,口渴甚,煎生脉散作茶饮之。胃渐开,又以润字丸,日服一钱,每日下稠积缶许。十日后,方用补养,一月而痊。
张路玉诊大兵舡上一妇,胎前下痢,产后三日不止,恶露不行,发热喘胀,法在不救。服药一剂,反加呃逆。诊之,其脉三至一代,欲辞不治。因前医被留,不与排解,必致大伤体面。乃曰∶此症虽危,尚有一线生机,必从长计议,庶可图治。彼闻言,始放其医而求药。遂与盏一枚,钱数文,令买砂糖熬枯,白汤调服,既可治痢,又能下瘀,且不伤元气。急与之服,彼欣然而去,医得脱而遁,至大兵去乃归。(雄按∶存心可敬。)
薛立斋治一产妇痢,未至盈月,因食冷物及酒,冷热与血攻击,滞下纯血,缠坠极痛,其脉大无力,口干,用黄芩芍药汤,三服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