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续名医类案》 血虚烦躁

    作者: 魏之琇

    (附亡血出汗,亡血昏愦。)

    吴给事坠马伤首,出血过多,发热烦躁,肉 筋惕,或欲投破伤风药。曰∶此血虚火动所致,当峻补其血为善。遂用圣愈汤,二剂即安,又养气血而瘥。

    一男子损臂,出血过多又下之,致烦热不止,瘀肉不腐,以圣愈汤,四剂少安。以八珍汤加五味子、麦冬而安。更以六君子汤加芎、归、黄 ,四剂而溃,又二十余剂而敛。大抵此症,须分所患轻重,有无瘀血,及元气虚实,不可概下。盖恐有伤气血,难以溃敛,常治先以童便和酒饮之,或加红花、苏木,其功甚捷。若概用攻利之剂,鲜有不误。凡疮愈之迟速,在血气之虚实故也。

    张进士季秋坠马,亡血过多,出汗烦躁。翌日,其汗自止,热躁益甚,口噤手颤,此阴血虚,阳火乘之而汗出,为寒气收敛腠理,故汗不得出,火不得泄,怫郁内甚,而益增他症也。(凡一切病,火盛而汗出者,若骤敛之,反增他症。)乃用四物加柴胡、黄芩、山栀,四剂少止。又用四物、参、 、软柴胡、五味、麦冬,治之而痊。

    一妇人孟冬伤足,亡血,头汗,内热作渴,短气烦躁,不时昏愦,其脉洪大,按之微弱,此阴血虚于下,孤阳炎于上,故发厥而头出汗也。以四物合小柴胡汤,一剂汗即止。以四物去川芎,加参、、麦冬、五味、炙草,少用肉桂,四剂诸症悉去,又三十余剂,血气复而愈。

    一男子孟夏折腿,出血过多,其初眩晕眼花,后则昏愦,此阴血伤损,阳火炽甚,制金不能平木,木旺生风所致。急灌童便,更用人参、当归各五钱,荆芥、川芎、柴胡、白芍、白术各二钱,山栀、黄芩、桔梗各一钱,甘草五分,服之随爽。又用四物,参、 各三钱,生地、柴胡各一钱,四剂烦躁悉去。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作者:
    楼英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