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虚损一病自《内经》、《难经》初论始,后世医家不乏有专篇、专著,可谓论之详备。究其原由有三,一因该病为临床多发常见病证;二为此疾因医误、药源所致者亦颇多;三是该病因虚、损、邪混杂,常因顾此而碍彼,令医者难以着药,确为临床之一大痼疾。随师侍诊数年,深知此病范围之广、证候之繁杂棘手,且其中因医误、药误而致者为数甚多。兹不揣浅陋,撰文再述虚损。一是经过系统地梳理古代文献,从而作为我们认识和辨治虚损性疾病的借鉴;二是继承导师关于虚损之独特理论及治验,开阔学术视野,以便从中找到攻克此疾之突破口;三是希望能唤起医者对虚损病的再认识和重视;四是通过重述医源、药源之误致损,以警示医者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虚损一病自《内经》、《难经》初论始,后世医家不乏有专篇、专著,可谓论之详备。究其原由有三,一因该病为临床多发常见病证;二为此疾因医误、药源所致者亦颇多;三是该病因虚、损、邪混杂,常因顾此而碍彼,令医者难以着药,确为临床之一大痼疾。随师侍诊数年,深知此病范围之广、证候之繁杂棘手,且其中因医误、药误而致者为数甚多。兹不揣浅陋,撰文再述虚损。一是经过系统地梳理古代文献,从而作为我们认识和辨治虚损性疾病的借鉴;二是继承导师关于虚损之独特理论及治验,开阔学术视野,以便从中找到攻克此疾之突破口;三是希望能唤起医者对虚损病的再认识和重视;四是通过重述医源、药源之误致损,以警示医者免犯虚虚实实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