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也是山人医案》 木乘土

    作者: 未知

    朱(五六)阳明胃衰.脉弦.呕逆吞酸.少寐.此属木邪侮土.拟制肝木.以无犯胃土则安.

    淡吴萸(七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一钱) 川楝子(二钱) 木瓜(一钱) 茯苓(三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生益智(八分)

    陈(四一)肝木犯胃.呕逆吐酸.

    吴萸(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延胡(一钱) 淡干姜(一钱) 高良姜(一钱) 桂枝木(五分) 茯苓(三钱)

    乌(四八)病伤未复.面无华泽.左脉涩弱.寤而少寐.冲脉隶于肝肾.肝肾衰则冲脉动.心下漾漾.涎沫上溢于口.此属肾气少纳.中无砥柱.与肝胃症似是而非.拟甘酸摄阴.方亦塞因塞用之一法也.

    熟地炭(四钱) 炒黑栀子(一钱五分) 酸枣仁(三钱) 五味子(三分) 远志炭(四分)茯神(二钱) 淡苁蓉(三钱) 紫石英(一两) 煎汤代水□

    苏(三一)肝木乘犯阳明胃土.呕酸食少.经分不至.脉象弦数.拟制肝和胃.

    川楝子(二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茺蔚子(一钱五分) 炒延胡(一钱) 郁金(一钱) 生香附(三钱) 南楂炭(二钱)

    汤(十八)拟补太阴泄少阳方.

    焦白术(二钱) 炒焦半夏(一钱五分) 钩藤(一钱五分) 粉丹皮(一钱五分) 广皮白(一钱) 茯苓(三钱) 霜桑叶(一钱)

    泡淡吴萸(六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川楝子(二钱)川郁金(八分) 茯苓(三钱) 生白芍(二钱) 制香附(三钱)

    又 后戊己汤.辛甘理阳.

    西党参(二钱) 炙草(五分) 甜冬术(二钱) 广皮(一钱) 茯苓(三钱) 生白芍(二钱)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李东垣
  •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作者:
  • 作者:
    凌晓五
  • 作者:
    不详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者:
    龚庆宣
  • 作者:
    张振鉴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