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书云∶湿多成五泻,泻之属湿也,明矣。然有湿热,有湿寒,有食积,有脾虚,有肾虚皆能致泻,宜分而治之。假如口渴、溺赤、下泻肠垢,湿热也。溺清、口和、下泻清谷,湿寒也。胸满痞闷、嗳腐吞酸、泻下臭秽,食积也。食少、便频、面色 白,脾虚也。
五更天明,根据时作泻,肾虚也。治泻,神术散主之。寒热食积,随症加药。脾虚者,香砂六君子汤,肾虚者,加减七神丸。凡治泻,须利小便,然有食积未消者,正不宜利小便,必俟食积既消,然后利之斯为合法。
神术散(见类中)
燥湿理脾,消积滞,为止泻之良药。湿热,加连翘;湿寒加炮姜、木
香砂六君子汤(见类中)
治脾虚作泻。挟寒者,加姜、桂,甚加附子。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书云∶湿多成五泻,泻之属湿也,明矣。然有湿热,有湿寒,有食积,有脾虚,有肾虚皆能致泻,宜分而治之。假如口渴、溺赤、下泻肠垢,湿热也。溺清、口和、下泻清谷,湿寒也。胸满痞闷、嗳腐吞酸、泻下臭秽,食积也。食少、便频、面色 白,脾虚也。
五更天明,根据时作泻,肾虚也。治泻,神术散主之。寒热食积,随症加药。脾虚者,香砂六君子汤,肾虚者,加减七神丸。凡治泻,须利小便,然有食积未消者,正不宜利小便,必俟食积既消,然后利之斯为合法。
神术散(见类中)
燥湿理脾,消积滞,为止泻之良药。湿热,加连翘;湿寒加炮姜、木
香砂六君子汤(见类中)
治脾虚作泻。挟寒者,加姜、桂,甚加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