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梦而遗者,谓之遗精;不梦而遗者,谓之精滑。大抵有梦者,由于相火之强;不梦者,由于心肾之虚。然今人体薄,火旺者,十中之一,虚弱者,十中之九。予因以二丸分主之,一曰清心丸,泻火止遗之法也;一曰十补丸,大补气血俾气旺则能摄精也。其有诵读劳心而得者,更宜补益,不可轻用凉药。复有因于湿热者,湿热伤肾,则水不清,法当导湿为先湿去水清,而精自固矣,秘精丸主之。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梦而遗者,谓之遗精;不梦而遗者,谓之精滑。大抵有梦者,由于相火之强;不梦者,由于心肾之虚。然今人体薄,火旺者,十中之一,虚弱者,十中之九。予因以二丸分主之,一曰清心丸,泻火止遗之法也;一曰十补丸,大补气血俾气旺则能摄精也。其有诵读劳心而得者,更宜补益,不可轻用凉药。复有因于湿热者,湿热伤肾,则水不清,法当导湿为先湿去水清,而精自固矣,秘精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