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螈 ,其势为缓。《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颤振之谓也。又曰∶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热。鼓栗亦动摇之意也。此症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挟湿痰者,治各不同也。(常见此症多于伤寒,热病痢疾中兼见者,多是热甚而然,虚亦有之。背战摇振动轻利而不痿弱,比之中风 曳牵动重迟者,微有不同。)
星附散治中风虽能言,口不 斜,手足 曳者。
天南星 半夏(以上俱用姜制) 人参 黑附子(去皮脐) 白附子 茯苓 川乌(去皮脐) 僵蚕 没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酒各一盏,煎八分,热服并进,得汗为度。
独活散(见前螈 条。)
□
〔《千》〕金牙酒疗积年八风五疰,举身 曳,行步跛 ,不能收持。
金牙(碎如米粒,用小绢袋盛) 地肤子(无子,用茎叶。一方用蛇床子) 熟地 蒴 根 附子 防风 细辛 莽草(各四两) 川椒(四合) 羌活(一斤)
一方用独活。
上十味, 咀,盛以绢袋,用酒四斗,于瓷器中渍,封固勿令泄气,春夏三四宿,秋冬六七宿,酒成,去滓,日服一合,常令酒气相接,不尽一剂,病无不愈。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螈 ,其势为缓。《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颤振之谓也。又曰∶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热。鼓栗亦动摇之意也。此症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挟湿痰者,治各不同也。(常见此症多于伤寒,热病痢疾中兼见者,多是热甚而然,虚亦有之。背战摇振动轻利而不痿弱,比之中风 曳牵动重迟者,微有不同。)
星附散治中风虽能言,口不 斜,手足 曳者。
天南星 半夏(以上俱用姜制) 人参 黑附子(去皮脐) 白附子 茯苓 川乌(去皮脐) 僵蚕 没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酒各一盏,煎八分,热服并进,得汗为度。
独活散(见前螈 条。)
□
〔《千》〕金牙酒疗积年八风五疰,举身 曳,行步跛 ,不能收持。
金牙(碎如米粒,用小绢袋盛) 地肤子(无子,用茎叶。一方用蛇床子) 熟地 蒴 根 附子 防风 细辛 莽草(各四两) 川椒(四合) 羌活(一斤)
一方用独活。
上十味, 咀,盛以绢袋,用酒四斗,于瓷器中渍,封固勿令泄气,春夏三四宿,秋冬六七宿,酒成,去滓,日服一合,常令酒气相接,不尽一剂,病无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