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
〔海〕 疮余毒,或肝虚入眼目,或肺虚为癣疥,或为痈疖。发在骨节,肾之虚也,发在肌肉,脾之虚也。
或在筋,或在头,或在面,或牙齿疳蚀,或咽喉肿痛,各随经而见,皆毒不散,蕴积而成。或病患始不早治,或医者失治,遗于经络,其所由来,盖有自矣。宜服解毒等剂。
□
〔世〕痘毒,攻脾则泄泻身浮,攻肝则眼生翳膜,攻心则烦躁啼哭,攻肾则耳疼脓聚,攻肺则咳嗽痰涎。
□
〔丹〕治小儿痘疮余毒未散,食谷太早,补住毒瓦斯。
鼠粘子(六钱) 甘草(五分) 犀角(三钱) 荆芥 防风(各一钱) 白术(三钱) 枳壳(一钱) 水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