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心方》 香港脚形状第二

    作者: 日本、丹波康赖

    《病源论》云∶凡香港脚,此病之初甚微,饮食嬉戏,气力如故,当熟察之。其状,自膝至脚,有不仁,或若痹,或淫淫(流貌也)如虫行所缘,或脚指及膝胫洒洒(桑冷反,恶寒貌)尔饮食者反)腹,径上撞心,气上者;或有举体转筋者,或壮热头痛者;或心胸冲悸,寝处不欲见明者;或唐临论云∶此病形候大同小异,或脚冷疼痹;或行忽屈弱;或两胫肿满;或脚渐枯细;或心官反,苏敬论云∶香港脚复发,或似石发,恶寒壮热,头痛,手足逆冷;或似疟发,发作有时;又似徐思恭论云∶此病甚微,饮食、嬉戏、语笑、气力如故,卒不令人觉,当熟之。察其状,自行;之微。

    又云∶初得之时,即或脚趺肿,或脚胫肿,渐渐向上;或由来不肿,唯缓弱顽痹,行卒屈倒《短剧方》云∶风毒中人,多不即觉,或因众病乃觉也。其状或有见食呕吐,憎闻食臭;或或病《千金方》云∶风毒之中人也,或见食呕吐,憎闻食臭;或有腹痛下利;或大小便秘涩不通体酷体挛(又云∶其人本黑瘦者易治,本肥大肉浓赤白者难愈。

    《极要方》云∶香港脚皆令人脚胫大肿,趺肿重闷。甚者上冲心,肿满闷,气短。中间有干湿者二香港脚∶湿者脚肿;干者脚不肿,渐觉枯燥,皮肤甲错。须细察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薛雪
  • 作者:
    未知
  • 作者:
    王履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