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吐血,口中血出是也。盖因当汗失汗,邪热入脏,积瘀于内所致也。若见眼闭目红,神昏语短,眩冒迷妄,烦躁漱水,惊狂谵语,背冷足寒,四肢厥冷,胸腹急满,小便自利,大便黑者,皆瘀血症也。不必悉具,但见一二,便作血症主张。宜清解热毒,使血顺下则安。凡治血症,上焦,犀角地黄汤。中焦,承气汤。下焦,抵当汤。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吐血,口中血出是也。盖因当汗失汗,邪热入脏,积瘀于内所致也。若见眼闭目红,神昏语短,眩冒迷妄,烦躁漱水,惊狂谵语,背冷足寒,四肢厥冷,胸腹急满,小便自利,大便黑者,皆瘀血症也。不必悉具,但见一二,便作血症主张。宜清解热毒,使血顺下则安。凡治血症,上焦,犀角地黄汤。中焦,承气汤。下焦,抵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