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查古籍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问其所欲何味,所嗜何物?或纵酒,或斋素。喜酸者,则知肝虚。喜甘,脾虚。他味准此。
头身臂膊作痛,必问曾病恶疮否?临病必审形志。或形劳志苦,或抑郁伤中,故贵脱势,眷恋于心。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谓脱散营气。)尝富后贫,悲忧内结,名曰失精。(谓精神丧失。)二者皮焦筋屈,痿痹为挛。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诊之,必知病情。
再问饮食起居,暴乐暴苦,始乐后苦。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形体毁沮,精华日脱,邪气内并。(邪乘虚而袭。)